尚帝思索了片刻,對著陸翩躚還是發問道,“確認是超過一萬年的、大型文字麼?”
“大型的疑似文字。”陸翩躚糾正道。
“那可真是不太對勁啊。”尚帝還是搖著頭說道。
這裡我們敲一下黑板。
根據目前的考古能的出來的結論,就是文字一般為大型文明所使用。而一般的大型文明,除了瑪雅文明以外,幾乎全部都是在農耕這一技術發展到至少能用石頭的鋤頭把地翻一翻的時候才能誕生文字的。
換句話說,你在你的地界上,武德相當充沛,只要搶就能搶到過活所用的食物,或者乾脆就天取食就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和不被其它人攻打的話,你其實是誕生不了什麼文明和文字的。
最明顯的就是華夏北方曾經的遊牧族裔和某些在赤道上生存的非洲國度。
一個膀大腰圓就能從鄰居手裡搶到食物,另一個直接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到處都是水果和伸手可得的肉食。
就,你能相信食草的蚊子數量可以做成肉餅供人消耗嗎?
非洲那裡就可以做到。
那你說我研究種地幹嘛呢?我幸苦種地一年,然後播收比例在1比12上下,你看起來這個收穫程度是資本家狂喜的,但我他喵的能手一揮就能吃得黑黑胖胖的,或者拿把砍刀就能讓人把糧食進貢過來,你說我研究它幹嘛呢?
別說是一萬兩千年前了,你就是六千年前,號稱最瞭解農耕的華夏民族,出土的文物也表示,很多時候先祖們那也是在打獵和收集果子之間痛苦掙扎。
偶爾有出土的穀物,也是比較原始,沒有怎麼經過培育和更新換代的品種。
那憑什麼有農耕才有文字?
這個想一想你就明白了。從種子播種是否存活、怎麼澆水、怎麼曬太陽、怎麼除蟲、怎麼除草、再到什麼天氣收穫,最重要的,種完了之後,第二年你怎麼把這片地再給利用起來。
這些玩意它是光憑嘴說就能傳達的知識?
再隨著部落的擴大,統治地盤的增加,有些命令,那是用嘴說就能說得清楚的?
相距三十公里以內,還能讓人再去傳信。
相距五十公里以上,一天都跑不下來。
打野豬的命令變成了打兔子,你說族民能不能吃飽吧?
種米的命令變成了種蘿蔔,你就說個毛蘿蔔能被吃幾天吧?
所以誕生文字,那就變成了必然。
尚帝所疑惑的就在這裡。華夏多少人對殷商的歷史經過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就是那個時代華夏至少還在用大規模的奴隸祭天,商王與其說是大王不如說是個部落首領。
在這個基礎上能有個甲骨文傳世已經很不錯了。
這玩意距今也就三千多年。
然後你告訴我,現在有個一萬兩千多年前的墓穴——在完全不需要文字的時候,墓穴的牆壁上寫滿了文字。
哦,順帶一說,連墓穴這個時代也同樣的有點問題。
算算華夏人立墓好歹也是自周文化興盛之後才有的,在此之前,非王不得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