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我們稍稍的說明一下,語言這個東西。
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一大特徵,以人類歷史文化作為基底,可以描述人類自誕生以來見過的絕大多數的存在事項。
區別於結繩記事、區別於身體力行的,人類獨有的一種傳承技能和文化的方式。
就簡單的來說,除了鸚鵡這種可以模仿其它東西的聲音的生物,你根本見不到其它的生物有人類這樣如此充足的語言。
它們最多的交流不過是富含情緒的叫聲,一般來說這種叫聲在三四十種,已經是進化得不得了得生物了。
所以,理論上,語言這種東西,在一開始發聲認物,到被絕大多數得同伴認可,到形成樣貌被刻在石頭上,在因為口音,或者學習的偏差而導致出現一系列的變化,誕生的語言,各自不盡相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證據證明,某島國的文字,來源於華夏,更準確的說,來源於大唐。
但文字以外的含義呢?
那就是土著自創、得到了周圍其它土著認可的語言了。
其實華夏也差不多。當年光是黃河流域附近,戰國七雄爭霸,幾乎就有了七種不太一樣的語言。
要不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在現在的華夏,都不要出一個省,你出半個省,你都無法和認正常的交流了。
所以,語言,是一個群體,在某個範圍,某段時間內,統一認可用來交流的文字及聲音工具。
總結下來,就是一個擺在臉上的事實。
語言這東西,就是一開始你出生的時候,你的腦部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用以學習和外界交流所用的工具。
當你確定了一種語言作為你的母語的時候,你無論怎麼樣學得優秀,都會先在腦子裡面過一遍,這東西到底什麼意思,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
這個過程,可比別人用母語問候一句你的老母,你立刻作出反應一拳轟在他的臉上要慢得多了。
總結下來就是,一個人,一生能掌握四種不同文化源泉的語言,就已經是個狠人了。
猛男如華夏曾經擁有過的季羨林老師,其最大的語言天賦更多的也是偏向在靠東亞文化的象形文字上。
那問題就來了。
這裡有唯一的一個特例,尚帝。
你可以翻遍他所有的生平上的學,買的書,一切一切的記錄都表示,他除了全國學校會統一教的英語,其他的語言,他除了看看電影電視劇外,沒有接觸的可能。
但他就是天生會啊。
他不僅會基於希伯來文的歐洲各國的語言,他還能優先於各國的考古部門,直接一眼就把出土的神官文字的石板給一下子念出來到底記載了什麼。
甚至連古巴比倫存在的、某些聽說不怎麼重要,可以讓給華夏的某些大學研究的鍥形文字的泥板,尚帝當時看了一眼,似乎神情也是滿不在乎的。
字母之間是共通的,那沒錯。
只要天賦夠,會個歐洲幾國的文字很正常。最難學的也不過就是法語罷了。
但你連古神官文字、鍥形文字都能一看看穿其代表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