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敢買那麼多糧食。
真怕出事。
旱災過後又趕上了蝗災,現在流民更多了,而且府城裡的糧價,明顯的還在漲。
前一段日子還是一兩銀子半石糧食。
現在已經是一兩五十文半石糧食。
張老太想了想糧食得買,但是不能這麼買,他們去了糧行,直接找掌櫃的商量。
他們要的糧食,讓掌櫃的直接送到他們村兒裡去。要是不送貨上門,他們就去其他家買,反正他們是大戶,一次買的又不少。
送貨上門,那是應該的。
掌櫃的琢磨了一下,這可是幾百兩銀子的生意自然答應。
過了幾天,掌櫃的讓人直接調了糧食,都沒進府城裡面,順路就到了村裡給他們送了。
張老太只買了500兩銀子的糧食,其餘得銀子沒準備全都造了。
總得手裡留點兒富裕銀子。
就這500兩銀子拉來的糧食也夠他們大傢伙吃。
糧食進村,家家戶戶都分了糧,直接進地窖,現在不光有土豆還有糧食。
村長他們幾個老人帶著孩子們親自來到了老太太家裡,雖然這一次沒下跪,老太太不喜歡人下跪。
可是老村長說了,這是救命之恩,無以為報。
這些孩子們以後就是老太太的孩子,跟著老太太的姓。
這在古代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要知道誰家的子孫都是為了傳宗接代,承繼祖先的。
改姓這可是天大的事情,除非是入贅。
一般改姓,那這種恩情可就是和天一樣大的恩情。
老爺子說了,他們家的子子孫孫都得記得老太太的恩情。
沒有老太太他們這一家子,他們哪還有什麼傳宗接代,恐怕早就到他們這裡就滅絕。
人不能忘恩。
宋老太太不同意有什麼用啊,人家根本不由她不同意。
整個村子改成了宋家村。
老村長還親自帶著老太太,他們直接把戶籍落到了他們村子裡,整個村子都改了姓,改成了姓宋。
老爺子說了,村裡現在暫時不富裕,等他們這些兒孫長大,掙了銀子就給村裡修一個祠堂,修不了大的,就修一個小的。
老太太一定得供奉進祠堂裡。
宋老太太自己立馬成了牌位上的,每天得吃香。
可是這是一種認可。
老太太他們在村子裡開始修建房子。
畢竟這村子裡太破落了,既然他們在村子裡算是正經安家落戶,也希望幫著老爺子他們把房子也都修一修。
趁著天還沒有變冷。
一旦下大雪就怕房子被壓塌。老爺子他們年紀大了,上房什麼的真幹不動,家裡的孩子又都小。
宋老太要是不幫他們,估計這一個冬天過去,這些人能活下來那也是夠慶幸的。
大家在一塊畢竟經歷這麼多都有了感情。
宋老太覺得能幫一把還是幫一把,不是自己想當善人,是沒辦法,到了這個時候不當善人,就是得看著他們死,再怎麼說這些孩子們現在可都姓他們家的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