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六郎看來,殺祖朝一兵一卒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真正住在戰場的是對方的大將。
祖朝也正是依靠著無數名將才能夠開疆拓土,只有這些總是能夠完美執行祖朝君王決策的大將死去,幽雲國才能夠贏得喘息之機。
他們的劍第一次出,便已名震天下。當時統帥祖朝右路軍的大將,征戰過上百場戰爭的名將死在了他們的劍下。
並且。兩人帶走了祖朝的作戰計劃。這是祖朝戰時陣亡過的最高將領。
元始大帝雖極為憤怒,但他們的籌謀已經被對方所知曉,這場滅國之戰不可能功成。
兩人雙劍,以煉神之境,竟刺殺成功,退祖朝百萬大軍。夫婦二人名振十國。
此後祖朝的東征大軍,夫婦二人的身影以及名字也多次出現在軍中,並以很快的速度繼續擴散。
死在夫婦二人劍下的祖朝將軍,也越來越多。他們的劍,彷彿連那些超然大能也看不見般。
自那以後。祖朝統兵的一些將軍,竟生出畏懼。每一次出征,再也不想之前那般抱著必勝的心態去。
在三年之後。唐六郎和封九娘再一次刺殺了祖朝一路大軍的統率,而這時兩人已是洞虛上境的強者。
後來,祖朝有歸道境的強者尋得夫婦二人蹤跡。但結果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兩名歸道境的超然大能面對僅僅只是洞虛上境的唐六郎和封九娘,竟雙雙隕落在夫婦二人的劍下。
有人目睹了那一場戰鬥,並記錄在了一些古籍之中。莫千與曾看見過。
也正是那場戰鬥。夫婦二人所創的無題劍經名動九洲,整個大陸的修士,幾乎沒有不知道他們夫婦二人的。
但即便如此。兩人之力又如何能真正抵擋住一個凝聚力極其強大的國家,何況他們還有這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君王。
在祖朝的無數此征伐之下,九國覆滅似乎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而這一次。
元始大帝起用公孫白為帥,統領祖朝數百萬大軍,準備先滅趙國。這便是北丘頓地之戰的前夕。
九國得知公孫白再一次統兵而來,便猜測到接下來這場戰爭的慘烈程度。
在趙國的主導之下,九國開始組建聯軍。而唐六郎和封九娘。對這場戰爭的勝負並不看好。
他們這一次沒有去刺殺公孫白。他們決定去刺殺祖朝真正的主導之人——元始大帝。
在幽雲國的幽水之畔。風蕭蕭,雪蕭蕭。九國都派出了使者前來送他們。
他們營造出了將要刺殺公孫白的訊息。聞名天下的音律宗師為他們彈奏了一曲名叫‘歸路’的凱旋樂曲,將山外的鳥兒和水裡的魚兒都吸引了過來。
萬物生靈,彷彿都在送他們。這一去。唐六郎和封九娘沒有想過歸路。
在他們兩人之前,嘗試過刺殺元始大帝的人不知凡幾,但最後都沒有成功。
他們不要歸路,只求功成。上天並沒有眷顧他們。他們失敗了。他們的劍僅是刺破了元始大帝的龍袍。
不過也有人說,他們的劍傷了元始大帝的手腕。但後來的北丘頓地之戰,元始大帝御駕親征,不像是受過傷。
大殿之上。元始大帝展現了不一樣的氣度。那怕自己有數位大將乃至名將死在這兩人的劍下。
但元始大帝還是以禮相待,希望他們能夠歸降。
“來時便無歸路,豈會有歸降,”唐六郎想要再出一劍,但他出不了。是啊,他們連歸路都已捨去,又豈會歸降。
他只求死後能夠和封九娘葬在一處。
“生時比翼雙飛,死亦共赴幽冥,”唐六郎和封九娘無比堅決,表達了自己必死的決心。
元始大帝見勸降無望。便命令將二人帶到刑臺,斬首示眾。元始大帝斬了兩人的肉身,卻沒有斬去他們的神魂。
他命令部下將唐六郎帶去了神洲大地極西的神霧高原,那片高原據說是先天神戰時崩壞的大陸的一塊墜落到哪裡,且埋葬了許多神明,死後神明的意志在哪裡使得濃霧終年不散,於是有了這樣一個名字。
元始大帝命人將唐六郎的神魂封印在了高原之下,但在封印之下給他準備了足夠的食物,但沒有封九娘。
封九娘則是被帶去了神洲極東,遠在東海之外的一處海溝,封九娘被封印在了那裡,和唐六郎一般。
元始大帝這般做。便是要二人永生不得相見,要毀滅兩人比翼雙飛,共赴幽冥的願景,承受無盡的相思之苦。
雖然元始大帝有限制兩人的自我毀滅,但最終唐六郎和封九娘還是完成了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