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放心,那幾人,必下十八層地獄。”
“不過...於曼雲,雖其情可憫,其行可悲,其罪亦當誅!”
這是蘇幕在離開望淩縣前,望淩城隍對蘇幕所說的話。
是的。
縱然於曼雲的遭遇讓人感到同情悲傷,但她最後的所作所為,宕西村十餘名無辜村民之死的責任,不可能僅僅只由鮑安良等人揹負。
不過,於曼雲在聞聽此言後,卻也並沒有再次暴走。
她親眼看見了鮑安良等人伏誅。
其實。
依朝廷法度規矩而言。
縱然溫道言是西寧知府,望淩縣在他的治下,溫道言也是沒有權利直接將人處死的。
必須要上報朝廷,得到大理寺刑部的複核,皇帝陛下的御筆落下後,方才能夠真正行刑。
所以。
一向遵守法度的溫道言,這一次違背了朝廷法度。
不過,溫道言這麼做並不擔心朝廷的問責。
倒不是說他覺得朝廷會認為他為了一介女鬼這般做事對的。
而是西寧所處地方不一樣。
西寧府作為邊境之地,宿國公鎮守所在,戰時宿國公擁有軍政之權。
所以溫道言只需要向宿國公交代便可。
這幾個月和宿國公共事下來。
溫道言相信自己能夠說服宿國公。
而且。
隨著前線戰事之烈,宿國公也將西寧府除軍務外的政權,幾乎都授予了溫道言,他其實有權利這麼做。
只不過還是要向宿國公稟告解釋,否則自己有專權之嫌。
“於曼雲甘願受罰,”於曼雲向望淩縣城隍跪下。
蘇幕自然也沒有要去動搖陰司律令的意思,只是請求道:“只希望城隍大人在此之前,允許她和她的父母見面。”
“前輩放心,這一點在下定能辦到。”
於曼雲向蘇幕叩首致謝,她身無財物,也沒有東西能夠答謝恩情,只能夠不斷磕頭。
蘇幕當然也不會在乎這些東西,只是他現在有些疑惑。
難道元馳讓他來這裡,就靜靜只是因為宕西村鬧鬼的事?
會不會是自己錯過了什麼?
於是,蘇幕想起來於曼雲之前手中的鬼器以及她所修的鬼道之法。
方才知曉。
乃是魔宗教徒所傳授於她,魔宗教徒告訴他,進不去衙門也不怕,只要他在宕西村中不斷殺人,縣衙中的官員自會著急,殺的人越多,縣衙之上的府一級也會震動。
魔宗,這是在利用她禍亂大周。
而那名魔宗教徒,名叫宰燈,只是於曼雲也不知道這個名字究竟是真是假,而蘇幕也沒有聽過。
便是一直和度生一有所聯絡的溫道言。
都不曾聽說過此人。
這讓蘇幕頗有些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