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說有甘泉之助,但依然過於誇張。
這樣的鴻溝,一些人半輩子甚至一生都無法跨過去,對於莫千與來說好像特別簡單般。
莫千與就此離開。
蘇幕望著廣闊的天地,旋即選擇了登上一座高山。
閉目凝神。
片刻之後,蘇幕服下一顆三花丹。
三花丹並不像眾多的丹藥一般入口即化,沉入丹田。
半晌過後,蘇幕感受到體內的血液流動變得沸騰起來,藏精之府中也緊隨其後。
蘇幕的周身散發出騰騰霧氣,就好像是水開了半,但蘇幕的臉上卻並無汗珠。
當即。
蘇幕引藏精之府精陽入藏氣之府。
然後失敗。
失敗的原因是蘇幕的精之陽竟並不足以會和氣之陽。
除此之外,他發現自己在突破的時候,身體所承受的負荷之下,他竟又一次感受到了身體崩裂之痛自骨髓深處傳來。
幽冥之行,背陰山上,泰華論道。
其實在東海歸墟邊緣面對饕餮的時候,他的身上就出現了神冥鼎紋,那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身體並沒有真正的完全恢復。
血肉之軀和神冥鼎之間依然存在排斥,只不過沒有以前那般嚴重。
蘇幕並未急著嘗試第二次突破。
接下里的時日裡。
他周圍的景色驟變,成了一片火意極其強大的火海。
而後蘇幕以十樣紅傳授給自己的二十四氣導引坐功法以及四意真火開始煉體。
煉體之法,不止可以穩固他的身軀。
同樣,煉體也是煉精,十樣紅這套煉體之法,絕對是上乘中的上乘,唯一可惜的是這裡沒有四意爐。
蘇幕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
但他第二次服下三花丹,還是失敗了。
並不是三陽不足,一切都足夠,卻總是在最後關頭失敗。
蘇幕明白了,當初明淑真人和他說過。
某些人明明早已站在某一境界的巔峰,甚至於力量已經超越當前境界,卻始終無法突破。
便是缺一機緣,缺一契機。
這份契機是天地契機,不是想求就能夠求來的。
明淑真人曾對檀如蘇說過,“機緣二字,萬不可強求,當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待便可。”
這種情況,境界越高,感觸將會越發深厚。
像蘇幕便是第一次遇見,之前從煉精到煉氣,從煉氣到煉神,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一般。
雖然手中還有一顆三花丹,但蘇幕沒有繼續選擇強行突破。
有時候強行突破自然有可能成功,但這樣突破,和天地之間彷彿會產生一種隔閡般。
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無數先賢之言。
那怕像魔宗那些強者經常忽略這一點,可是自魔宗誕生以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跨越天啟。
哪怕是天賦再如何驚才絕豔之人,最終都只能止步於天啟。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