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的路變得更加平坦,在進入朝歌地界後,官道上已經鋪砌上極佳的青石磚,匠人門鋪砌技術亦是極好,連磚縫都難以才看見。
道旁兩畔每隔一段距離便種有四季常春的靈樹,無時無刻都在洗滌著流淌在天地間的靈氣,便是凡人行走在這樣的官道上,也會倍感心曠神怡。
或許,這也是朝歌大道之上行人始終絡繹不絕的緣故之一。
鳴歌河,河水清澈到彷彿能將人心洗滌乾淨。
來到這條河,便說明距離朝歌只有十餘里距離,河岸兩邊的柳枝細長,上面常年停靠著一種很漂亮的靈鳥,便叫鳴歌鳥。
不止是因為這種鳥的歌聲猶如天籟,更為重要的是,鳴歌鳥的聲音會從這裡一路飄進朝歌,直達天聽。
“據說在大周立國之時,太宗皇帝征戰在外,朝歌城外有人想要裡應外合,篡位弒殺太子,”
溫道言已在京都有一段時日,但來到此間,依然覺得兩岸風景如畫。
他給小猴子講述著:“最終就是因為鳴歌鳥的傳信,以至於那群人的計劃失敗。”
“造反的人不知道鳴歌鳥嗎?”小猴子聽得很認真,就像一個學生。
溫道言輕聲說:“在太宗皇帝以前,沒有鳴歌這種鳥,傳聞,鳴歌鳥是太宗皇帝割自己的肉餵養出來的,他們名字中的‘歌’是朝歌的‘歌’,太宗皇帝將它們餵養出來,就是為了護衛朝歌城。”
“哦~”小猴子頻頻點頭,聽得津津有味。
“前方那座通體雪白的橋名叫散玉橋,橫跨河兩岸,正好長三十三丈。”
溫道言很有興致的介紹道:“散玉橋是主建朝歌城的大陽符師墨勝親自主持修建,此橋符意上通於天,下承於地,中通於人,修行者站在上面,真元便會不受控制的向外四溢,並伴有眩暈之感。”
“只有道基、真元足夠穩固之人,方才能夠避免,故而,在朝歌有不少人比斗的場地多會選定在此,有很多著名的強者較量場地就發生在此間。”
“是嗎?都有哪些?”小猴子追問道。
就在此時。
行走在前方的太子車駕忽然停下。
旋即,太子掀開車窗向後看來,“蘇幕恩公,貴派趙真人來此接應了。”
趙真人,所指的是蜀山掌門親傳弟子趙知棠。
趙知棠並沒有步入洞虛之境,太子這般稱呼,既是對趙知棠實力的認可,更是對蜀山的敬重。
作為聖地掌門親傳,即便是當朝宰相見到,也會禮讓三分。
早在從平河出發時,莫千與就已經傳書趙知棠。
準確說,這一路之上,趙知棠和他們從未斷過聯絡。
若神山上的事,趙知棠如今也盡數知曉。
只不過他從未說過要出城來接應他們,這讓莫千與也感到頗為詫異。
“拜見太子殿下。”
橋頭,一名身穿青衫的少年眉見泛著淡淡的漣漪,他躬身行禮,神識卻早已經向後落到蘇幕的身上。
常春與他一道而來,亦是緊隨其後行禮拜下。
“趙真人快快請起,”
太子虛扶,餘光向後掠過,然後壓低聲音朝著趙知棠說:“趙真人,能否求您一件事。”
“能為殿下效勞,是我的榮幸,”趙知棠很上道,直接傳音交流。
太子說:“趙真人能否讓師師隨我一同入宮。”
趙知棠抬首,面無表情的注視著太子說:“這份榮幸,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