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如此重要的資訊,元英的激動之情一定無法言喻。由此,她越發的覺得是沈秋荷給她帶來了好運。
若沈秋荷那日不逃離虎口,就不會與他們狹路相逢。若沒有他們的狹路相逢他們就不會停滯在徐州。若不停留在徐州,就不會有沈秋荷的以身相許。若沒有以身相許,就不會有後來的千里相送。若沒有千里相送,就不會有吳階的蛛絲馬跡。這一切,竟如此絲絲緊扣,如此緊密銜接。一切的一切真的是太讓人意想不到。
看情況,再談下去也就這些資訊了,這些資訊也足夠用了。元英決定辭別吳秀,在辭退別前她又細問了一下吳階家族的近況:“吳階他的哥哥和弟弟都叫什麼名字?”
“哥哥叫吳鄭,弟弟叫吳郊。”
“名字還怪吉利的。”
“書香門弟啊,可不是普通百姓。”
“他們哥仨與他們的家族有來往嗎?”
“這個嘛,我一天忙忙碌碌不太清楚。但吳階肯定不會與他的家族來往的,他棄城逃跑,怕別人罵他。“哎……”這時的吳秀突然想到了什麼,“吳鄭的夫人的孃家是窯灣村的,姓趙。”
“吳鄭的夫人一定得回家探親啦!”
“差不多。她的老母親還在,她有可能回來探視。”
這時,元英突然想到臨漳城吳階的線人趙環。聽說這個人是吳階的表弟,難不成趙環與吳鄭的夫人是一家的?她很想問趙環認識不?又怕她問得如此細緻引發吳秀的疑心。她便委婉地問:“趙家人也有當官的嗎?”
“當官的可能沒有,前幾年有人說趙夫人的弟弟在後夏任皇帝的貼身護衛。”
“幾個弟弟呀?”
“就一個。”
元英不想再問下去了,她敢肯定任皇帝護衛姓趙的一定是趙環。這個她可以不必再問吳秀,只要她回到臨漳馬上就可以打探出來。
元英只問吳家的事,引發了吳秀的好奇,他問元英:“大俠與吳家人有過來往嗎?”
“沒什麼來往,只因吳階棄城而逃之事方得一知半解。”
“啊,只是聽說。”
元英及時化解了吳秀的疑惑,她是不能在吳秀面前暴露她的任何資訊的,也不能讓吳秀產生任何的懷疑。如果吳秀產生懷疑,對她尋找吳階是不利的。
元英知不能在吳秀這裡久留,便說她要去窯灣村瀏覽一圈。
“到村子裡看一看,聽說這裡小橋流水古色古香很有水鄉味道,我一定好好遊覽一番。”
“大俠是北方人,此來就是來遊江南風景的吧?”
“是的,我此次來就是來遊名川大河的。”
“羨慕你啊!”
“賢弟將來也會有空閒的,有了空閒不也到處去遊嗎?”
“是!是!是!”
元英非常感謝吳秀的直言不諱,很想掏出點銀子謝謝他。但她設身處地的思考後,她決定什麼都不給。她若給他銀子,他一定會懷疑她不是來遊山玩水的,而是來探口風的,探誰的口風,吳階的。
“謝賢弟的熱情款待。”元英臨走時向吳秀深鞠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