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類腦體> 第四十五章:實驗證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五章:實驗證明#

等祁旻到實驗室時,柯櫟已經把大鼠和256×256×256微型類腦體瞬時連線好幾次了。

的確只要時間夠短,就不會使大鼠昏迷。但連線後的大鼠會在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內處於行動遲緩的狀態,而後卻開始不停在籠中無規則跑動,彷彿已近乎瘋狂。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而如果順著祁旻突發奇想的那個解釋推想,倘若是類腦體在建立連線時吸收了大鼠的某種東西——類似於“活力”?——那麼它有可能就儲存了這種“活力”,而在連線斷開時把它重新釋放給大鼠。但由於之前和多隻大鼠進行長時連線,吸收了大量的“活力”而未能釋放,因此在之後微型類腦體可能把過多的“活力”釋放給了瞬時連線的大鼠,而導致它的“活力”過剩而行為失常。

如果這個推想和事實能稍微地近似,那麼就可以猜測所謂的“活力”本質上就是某種神經活動,透過胼胝體介面傳遞到類腦體中儲存為資料,而再透過胼胝體介面傳回大鼠的大腦。

祁旻原本想構建一個能夠反應真實大腦特徵的虛擬連線體大腦,然而現在看來這似乎更像是一個無法實現大腦訊號解調,但卻有可能儲存部分來自大腦的資訊的東西。不過無論如何,她相信這個東西絕對是有研究價值的。

但是該怎麼研究呢?它到底還是沒有解決腦訊號解調的問題,即使儲存了什麼資訊,也無法被人所理解……

祁旻想了想,覺得即使無法解讀類腦體儲存的資訊,但他們至少能設計實驗,證明它能夠儲存來自大腦的資訊。她就算再想搞個大事情,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不是正經計算科學的科班出身,分析資料方面壓根兒外行,靠她的這個二流團隊是不可能解得出來類腦體所儲存資訊的。

——

要設計實驗證明類腦體能夠儲存來自大腦的資訊,祁旻第一反應是找周曉姍研究員商量一下。當她都已經在微信上寫好了訊息,點傳送之前卻又想到,周曉姍研究員不是她的導師,她現在已經是獨立工作的實驗室PI了,這種事兒得自己決定。

不過王馨、陳林友對動物實驗沒什麼瞭解,估計幫不上什麼忙,祁旻還是選擇跟柯櫟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商量一下。

她約在校內池塘邊上的咖啡館。正好現在天氣冷了,咖啡館沒什麼人。

在咖啡館的室外遮陽傘下就坐,兩人無視這裡的推薦而點了兩杯檸檬紅茶。

祁旻先說了要設計實驗證明類腦體的確能儲存大鼠大腦的資訊,對此柯櫟立刻說道:“這不難辦——把大鼠A長時連線,然後把大鼠B瞬間連線,看看它能不能獲得原本屬於大鼠A大腦的資訊。”

“基本思路是這樣。”祁旻問道,“但如何衡量B是否獲得了A的資訊?這個資訊是什麼,這很關鍵。你有什麼猜想麼?”

“嗯……至少有一部分是記憶?”柯櫟猜測道。

祁旻喝了一口紅茶,想了想才說道:“有兩種假設。第一種,如果資訊寫入和輸出類腦體是按照堆疊的模式,那麼先輸出的應該是最後寫入的,可能是來自海馬體的資訊——例如工作記憶之類的。第二種,如果寫入和輸出是環狀的,那麼就會先輸出後寫入的,那應該是……視覺影象?”

“也有可能壓根兒不是線性的。”柯櫟補充道,“那可能就沒法測了……”

“不管怎麼說,先按照工作記憶和視覺影象設計檢測方式吧。”祁旻說道。

“那這兩者完全可以用相同的實驗。”柯櫟立刻說,“水迷宮應該就行。”

他的設計是在水迷宮的圍壁上相隔相同距離標記四個不同圖案,其中一個對應水下平臺的位置。讓大鼠A先完成水迷宮測試,使得它的工作記憶中儲存了對應水下平臺位置的圖案資訊,並且最後看到這一圖案。而後立刻將其與新生成的256×256×256微型類腦體相連致其昏迷,再讓大鼠B與微型類腦體瞬時連線獲得大鼠A大腦的資訊,而後讓大鼠B做相同水迷宮測試。倘若工作記憶或者視覺影象資訊能夠透過類腦體從A傳遞給B,那麼B組大鼠透過水迷宮測試的平均時間將會顯著縮短。

為了驗證實驗的設計無誤,還需要有至少兩個對照實驗。第一個空白對照實驗,是不將大鼠A與類腦體長時連線,而直接將大鼠B與新生成的空類腦體瞬時連線,以排除是瞬時連線類腦體本身對大鼠B水迷宮表現的影響。第二個條件對照實驗,則是改變大鼠B水迷宮測試的水下平臺位置,以驗證透過類腦體輸入的資訊的確會把大鼠導向第一次水迷宮測試的水下平臺位置。

這樣設計,就需要準備至少三組新生成的256×256×256微型類腦體。並且如果每組大鼠不止一隻,則需要3N個微型類腦體。好在祁旻的全尺寸類腦體已經生成完畢,“雨雲”超級計算中心的計算資源又空出來了一點,用來搞256×256×256的“小玩意兒”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咖啡館,祁旻和柯櫟寫出來了詳細的實驗設計。畢竟有實驗裝置的限制,祁旻把每組大鼠數量定為3對(空白對照組只需要3只),而後回到實驗室就開始準備實驗。

之前安裝了胼胝體介面的大鼠不能再用了,因此就得把介面拆下來,清洗後重新安裝。這事兒只能交給柯櫟來辦,而祁旻就負責生成9個新的256×256×256微型類腦體,附帶準備其他所有實驗器具。

即使加班加點,每天上午九點到實驗室晚上九點才走,這樣的準備工作仍然耗費了一週的時間。

好在最終還是準備好了,祁旻和柯櫟抱著電腦、資料線和15籠大鼠一起來到動物實驗平臺,安裝好水迷宮的四個標記圖案。

先是讓實驗組A1大鼠做了第一次水迷宮測試,而後用準備好的資料線介面組和它頭頂的介面組連線。A1大鼠在預料之中地昏迷。再斷開與A1大鼠的連線,重新將類腦體介面與B1大鼠進行瞬時連線,B1大鼠成功地保持了清醒。

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柯櫟把B1大鼠放進水迷宮測試起始的固定位置。在他的手離開的那一刻,水迷宮上方攝像頭開始錄影,B1大鼠開始遊動——

然而它並沒有徑直向代表著水下平臺方向的圖案游過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