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類腦體> 第四章:超算中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超算中心# (1 / 2)

當晚回去,祁旻就把她寫來用於申請經費的專案計劃書發到了鄭文鈺先生的郵箱裡。

第二天當祁旻正在用現在她學校計算中心的超算繼續用她現有的微縮版“類腦體”跑更大的測試集時,突然收到了中科院“雨雲”超級計算機專案周曉姍研究員的郵件。

郵件上告訴祁旻,她明天就能到房山區“雨雲”計算中心去商量使用事宜了。

此時祁旻真想狠狠地親嚴兆蘭一口——果然還是老朋友比較靠譜!

現在這個測試集也不用跑了。祁旻停止了Jupyter上測試類腦體學習能力的程式碼,又連忙開始把生成類腦體的程式碼再捋了一遍。她把那些在匆忙之中命名得亂七八糟的變數都重新按照用途的簡寫命名了,而後給每一塊兒程式碼寫上了註釋。

祁旻用她“美化”過的程式碼重新跑了一個只有16×16×16個虛擬神經元的超微縮版類腦體,檢查確認無誤之後才儲存了程式碼。

倘若周曉姍研究員同意她使用“雨雲”的計算資源,那麼她就能嘗試生成全尺寸1:512、1:64甚至是1:8、1:1的類腦體。一旦她拿到了1:1的類腦體,那隨便湊湊實驗資料就能把她的文章寫完了。

——

第二天祁旻起了個大早,都沒去學校就直接坐地鐵去了“雨雲”計算中心。

“雨雲”是由一大片計算核心群組成,出於散熱考慮是佔用單獨的一座機房,上層配有複雜交錯的液冷管道系統。計算中心的工作人員顯然不可能讓祁旻這個外來者進入機房,甚至在計算中心工作的研究者們都很少會與真實的“雨雲”親密接觸。

祁旻要去的地方是周曉姍研究員的實驗室,她們約好了在那裡見面。

然而當祁旻到了周曉姍實驗室,詢問裡面正在工作的研究生時,卻被告知他們老師正在開會。實驗室的研究生也沒問祁旻是來幹什麼的,只是祁旻進去先等一會兒。

祁旻進到他們的實驗室裡,發現這兒雖然也是生物資訊學實驗室,但和她想象中的實在非常不同。

最大的區別就是實驗室裡沒有實驗區和生活區的劃分。因為生物資訊學研究需要在生物體或者生化體系上進行操作的“溼實驗”很少,沒有什麼有害試劑和微生物的汙染,因此用不著把實驗臺跟辦公桌分離開。而同樣與生物資訊學特徵相對應的是,實驗室裡每個人的辦公桌上都立著至少兩臺螢幕和大得異常的主機,房間裡空調開得很大,祁旻從其中一臺沒有人但仍然常亮的螢幕上看到他們正在做大量電鏡照片的二維傅立葉運算處理。

祁旻找了個沒人的位置坐下,看到旁邊一個戴著森海塞爾耳機的小夥子正在除錯程式碼。

她不禁好奇地瞥了一眼,發現他正在寫的是一個RNA結構預測工具。其實RNA結構預測已經是研究比較充分的領域了,現有的演算法各有千秋,然而對於某類特定的RNA,或許需要根據其已知的資訊而設計合適的特殊演算法。

而這段程式碼看起來就像是這個小夥子自己寫的,因為祁旻已經看他修修改改快十分鐘了,輸出的預測陣列仍然是一堆負數。

碰巧祁旻原先寫過RNA結構預測的程式碼,此時順著他修改看了一遍,很快就找到了問題。

“嗯……這個遍歷方式好像不太對吧。”祁旻不好意思直接對他說,只是坐在旁邊嘀咕道。

一開始這小夥子戴著耳機裝沒聽見,壓根兒沒搭理她。

祁旻看他這麼調真是費勁,於是忍不住說道:“對於最近鄰居演算法(i,ni應該從i大於等於2開始,i是0和1的情況要用氫鍵最多原理……”

“是‘能量最低’原理。”調程式碼的小夥子摘下耳機,轉身對她說道,“但是初測值的實驗方式不同,這兩種演算法壓根兒不能通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