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勸別人容易,那是因為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沒有體會過那種切膚之痛。
康復醫師這份職業,唯一能夠安慰家長的是療效,是孩子在他們的康復治療中,一天天進步,而不是連自己都覺得空虛的言語。
一歲之內,是腦發育的飛速階段,是康復進步的最佳時機。因此,姚主任將孩子安排在康復二組。
魏明霞夫婦在護士的引領下,來到了康復二組,見到了組長周瑭。
路上,護士告訴他們,周瑭組長是針灸推拿專業和兒童康復專業雙學位,是姚主任的得意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就留在了這裡。
周瑭組長帶領康復二組,專注一歲之內的腦癱患兒康復,那些孩子們在周瑭組長的康復治療下,進步非常快。
護士的介紹,令魏明霞夫婦有了信心,而看到了周瑭醫生後,他們的信念更加地堅定了。
周瑭醫生扎著簡單的馬尾,穿著淡藍色的康復治療師的隔離衣,卻難掩她的氣質若蘭,反而襯顯出她的內涵如海。
周瑭為孩子做了全面的檢查,細診為痙攣型四肢癱。她告訴魏明霞,孩子的上下肢皆活動受限,不能隨意運動。
“周醫生,孩子能好嗎?”
周瑭溫柔且認真地回答道:“孩子的情況比較嚴重,但是,一歲之內是最佳康復時機。這一年,要堅持康復治療,最佳的康復效果是可以做到生活自理”。
“什麼是生活自理?”
周瑭說:“可以走路,哪怕是在支具的輔助下。可以刷牙、洗臉、穿衣、吃飯,能正常入幼兒園上學”。
張衛國點頭,若是孩子能做到這些,他已經很知足了。
“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地康復治療,一項一項地學習、訓練,也許,一個系紐扣的動作,需要千萬次的訓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康復治療的過程是枯燥的、辛苦的”。
周瑭耐心地解釋著。
安置好魏明霞夫婦後,已經到了下班時間,二組的康復治療師們陸續下班回家了。
“周瑭,下班了”,護士長催周瑭。
周瑭在低頭研究張子淇出生後的病歷,頭也不抬,回:“知道了”。
“你又加班?”
周瑭點頭,說:“今天新收了一個孩子,我要寫完病歷再走,你先走吧”。
“每次都是這樣,你們二組的康復醫師們不會寫嗎?要你組長親自寫”。
周瑭微笑:“他們已經很辛苦了,我寫吧。再說,明天早上交班,姚主任會讓我介紹孩子情況,並作出初期評估和治療方案的。若是出一點兒差錯,姚主任可是很嚴厲的。”
“姚主任那是對你的期望很高,但是,你呢,也要注意身體,加班要有度,別忘了,你媽還需要你照顧呢”,護士長提醒道。
周瑭終於抬頭,對護士長一笑,說:“知道了,謝謝鄭姐”。
“咱倆還需要客氣,哎呀,不行了,我得趕緊回家看孩子去了,拜拜”,護士長說完,提著包匆匆回家了。
護士長走後,周瑭的笑容消失,轉為憂愁,一提起媽媽,她的心就揪做一團,她重重的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