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66章 屬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章 屬官 (1 / 2)

看著文同新畫的墨竹,杜中宵道:“好是非常好了,用筆簡潔,自有神韻。推官可與李判官一起讓匠人制版。我們河曲路的錢引,正面便用推官的墨竹,反面則用陰山的圖。前些日子,我派畫匠去沙州畫陰山,有圖在這裡,推官看看如何?”

說完,從案几上抽出一張圖畫,交給文同。

文同展開,見是一幅遠觀的山景,想來就是杜中宵說的陰山圖。此圖與一般的畫不同,雖然是用墨筆畫成,卻不是山水,極有質感,畫上好像真的山一樣。這個時代已經開始流行文人畫,講究神韻,而不講究逼真。逼真的一般是畫匠們所畫,多用工筆,有一股匠氣。這幅陰山圖就是如此,用筆雖然簡練,工筆畫的底子還在。不過文同看著,總覺得哪裡不一樣,比一般的工筆畫看著壯闊。

看了好一會,文同放下對杜中宵道:“經略,不知這幅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要印在錢引上。”

杜中宵道:“我們河曲路,在陰山以南,幾州沿黃河而設。錢引上印陰山,用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這出自哪裡。再一個,這畫用的透視畫法,技雖不精,卻可見陰山之雄壯。”

文同道:“敢問經略,透視又是什麼畫法?下官精於丹青,向未聽過這種技法。”

杜中宵道:“這是鐵監裡畫圖的人,專用的畫法。用此法畫圖,雖然死板,卻一切皆有章可循。縱然不擅畫技,畫出來的圖,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什麼。不用透視,按照正面投影,就是工程圖,工匠可以依圖製作出器物,尺寸絲毫不差。”

見文同還是有些疑惑,杜中宵隨手取過案几上的一個紙鎮,指頭立在前面,對文同道:“便如這個紙鎮,假如說,眼睛在我的指頭這裡,紙鎮的形狀是由這隻眼睛看出來的,畫在圖上,便是透視。就是說眼睛看到的是一道一道光,一條一條直直落到紙鎮上,描之於圖。如果不是眼睛在這裡,光不是聚集於一點,而是平著看過去,落到圖上,就是投影。——這都是匠人做畫的技巧,推官不知道也是尋常。”

講吓去就是光學知識,杜中宵沒興趣跟文同講這些。需要用到這些知識的人群會了,就足夠了,文人畫家有興趣,自己去了解就是。文同來之前,杜中宵已經找了畫匠,去畫陰山,選的是在昭君墓下看陰山之圖,為的就是要印在河曲路錢引上。這種畫與一般的畫不同,不到那個地方去看,模仿出來的總是差一些神韻,符合錢引要求。當然有技術知識,還原之後再進行模仿,就沒辦法了。

把兩幅圖一起交給文同,杜中宵道:“你帶著去找李判官,一起與工匠商量製版。錢引要儘快印出來,度支司定下數額,很快就不向這裡撥錢了。印得晚了,可是沒錢用。”

文同應諾,帶著兩幅畫去找李復圭。李復圭已經轉為了河曲路經略判官,專管錢糧。

新佔的幾州土地,又要整頓地方,又要營田,還要編練新軍,事情太過浩繁。杜中宵已經上書,讓朝廷向本路派知州來,將領不再兼管民政,專心於軍事。

沿邊地方,知州一向用武將,河曲路這裡也不例外。可緊接著,就是軍制大變,杜中宵的舊部大量被抽走,補充了新兵進來,將領哪裡還有那個精力。再加上朝中沒有派幕職官來,民政一時無人管。這是宋朝的習慣,新佔領之地,算作特別的軍事區,將領管一段時間以後,朝中才會派官員來。立國之初是五代遺風,再加上將領用投降的官吏,還可以如此,現在怎麼行?

第二日,派到河曲路的新官終於到了。提舉常平陳旭和另一位經略判官田京,還有勝州籤判陳希亮和司理參軍張唐英同車到達,錄事參軍戴莊尚未到京城,還要過些日子到。

李復圭和文同到車站接了幾人,道:“現在天色尚早,我們一起到勝州舊城去。諸事草創,這裡連驛館也沒有,各位擔待。”

陳希亮幾個人心中嘀咕,不好說什麼。新拓之地,幾個人在車上的時候,互相議論,就知道到這裡為官不易。作為河曲路首州,這裡連驛館都沒有,著實寒酸。

騎馬過勝州新城,田京道:“這便是新築的勝州城嗎?城已築完,因何帥府和州衙不搬過來?”

李復圭道:“經略以下,所有的官員無數的事情,哪裡有時間向這裡搬?諸位到了就好了,騰出手來,可以向這裡搬遷了。”

陳希亮道:“勝州新拓,官員雖少,事務也少,怎麼連搬衙門的時間都沒有?”

文同道:“籤判不知,地方雖是新拓,事務卻一點不少。現在勝州城裡,前來營田的廂軍百姓,最少有數萬戶之多。要讓他們吃飽飯,每日裡就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

戴莊道:“到這裡營田的,不是廂軍嗎?怎麼還有百姓?”

文同道:“錄事,火車就在那裡,有百姓下來,說是到這裡營田,難道還趕回去?內地流傳,這一帶土地肥沃,賦稅絕少,許多民戶便信以為真,買了車票就來了。”

眾人聽了,不由嘖嘖稱奇。其實沒什麼奇怪,陝西、河東和河北沿邊三路,由於駐軍多,加上各種軍事行動,差役繁重。土地肥沃沒有什麼,賦稅絕少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這三路又是通鐵路的地方,許多不堪重役的百姓,不管不顧,買了車票就來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