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窗外的明月,杜中宵靠在椅子上,心情複雜。之前只想著打一場大勝仗,打了勝仗,又有太多的煩心事。以三萬自己練出來的兵,先擊潰、逼退契丹二十萬大軍,又擊敗党項十餘萬大軍,斃俘六萬人之眾。功勞是大,可自己手下這支軍隊太過扎眼了。
這是什麼朝代?不足百年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人人都是深以為然。現在自己掌強軍在外,治下數州之地,京城裡的皇帝能坐得安穩?
除了朝旨,還有手詔,讓杜中宵詳言方略,怎麼改變軍制、整頓軍旅,使禁軍也變成營田廂軍這樣的強軍。話裡的意思,不許與其他人商議,就是個人意見。
這樣的手詔,杜中宵覺得,韓琦和包拯可能也都得到了。都不說,因為不許他們商量。
答覆這道手詔,建議軍制改革,是個技術活,杜中宵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一時無從下手。真把禁軍戰力不行的根本原因說出來,是不行的。別的官員可以說,手掌大軍、立了軍功的杜中宵不能說。不說根本原因,還要讓皇帝看了信服,這個度不好拿捏。
答覆手詔的公文即為萬言書,杜中宵第一次寫,這裡還找不到參考,有些頭痛。稱為萬言,那就不是幾百字就可以的,肯定是長篇累牘,方方面面都寫到。這種文章,對杜中宵是個考驗。
第二日,韓琦與杜中宵在官廳閒談。道:“狄太尉由嶺南迴京,聖上特意在崇政殿,命其將士演當日歸仁鋪大勝的情景,百官觀看。我此次回京,若是能把順化渡一戰演一遍,當是盛事。”
杜中宵道:“相公,這可有些難。歸仁鋪一戰,無非刀槍列陣,演個樣子出來並不為難。順化渡一戰全是槍炮,做個樣子,可看不出當日情形。要演出當日情形,還敢放槍放炮?”
韓琦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可聖上和朝中官員都沒有見過槍炮如何作戰,不在他們面前演示一番,有些不好。經略有沒有折中的辦法?”
杜中宵想了想,恰巧看見一邊王德興抱著些文書向一邊去,高聲道:“王德興,過來說話。”
王德興急心把文書放到一邊,進來行禮。
杜中宵道:“我記得你在隨州學習作戰時,與人一起制了一套小兵人,能布成兵陣,演示戰情。那套小兵人,有沒有帶到這裡?”
王德興道:“節帥,那些物事,本是我們幾個演示陣法,計算戰力用的。最全的一套,依然在隨州營田務裡。我帶了一些,閒時與人講解,並不齊全。”
杜中宵道:“韓相公回京,要向聖上和眾臣演示順化渡之戰。只擺陣勢,看不出槍炮威力,到底說不明白。你把那套兵人拿過來,演給韓相公看,可不可行?”
王德興應諾,急急出了官廳,不多時帶了兩個士卒捧了幾個盒子進來。稟過杜中宵,就一邊開啟盒子,裡面取出許多木刻小人,還有各種機關,組裝起來。
組裝完畢,韓琦見是一個頗大的類似於沙盤的東西,裡面擺了擺許多小人,成軍陣。一方小人塗成紅色,一方塗成黑色,陣容分明。甚至裡面還設定了炮位,擺了火炮,王德興還向火炮裝了藥。
王德興起身,對杜中宵道:“節帥,我們已經改成了這個樣子,隨州的也是如此。不過那邊的沙盤更大,木人更多,可以演示大型戰陣。”
杜中宵站起身,與韓琦一起看著地上的沙盤,道:“現在如何演示戰陣?”
王德興道:“用木人擺成戰陣,這一邊有機關,可以控制各個小陣向前進攻。這邊的火炮是按真正的炮縮小的,看敵陣攻來時,炮火如何設定,如何放炮,能取得最大殺傷。”
杜中宵道:“如果到了陣前,兩軍相接時,又該如何?”
王德興搖頭:“我們實在做不出火槍的效果,兩軍相接就沒辦法了。往常都是用大木人,選士卒躲在後面,推著木要向前,真用火槍試的。”
杜中宵看了看韓琦,道:“那你先演示一番,看看敵攻時炮火如何封鎖。”
王德興稱諾,與兩個士卒一起,操縱機關,讓一方的軍陣前進。模擬的是順化渡之戰,進攻的當然是中軍。一進入火炮射程,炮位的火炮便開始發炮,射出一些小的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