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11章 党項收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 党項收人 (2 / 2)

劉道:“據估計是有兩千餘帳。這種事情以前都是党項人為主,此次卻不同,除了党項人,還有突厥和吐谷渾、柔然等部。這些蕃落,大多是因販賣宋人奴婢,被重懲過的!”

杜中宵站起身,走了幾步,問劉幾道:“知州以為該如何?”

劉幾愣了一下道:“溫言撫慰,怕是不行了。我欲派兵監視,把他們全部趕到黃河以東來!”

杜中宵搖頭:“蕃部遊牧,本就是逐水草而居。在沒有變為定牧之前,監視不是辦法。眼看著正月就要過去了,過不多久,他們就要尋找牧場,那時又該怎麼辦?

劉幾道:“依經略意思,就不管了?有人帶頭,後邊不知多少人叛逃,如何向朝廷交待?”

人口是官員執政效果的重要指標,大量人口叛逃,杜中宵和劉幾都是要負責任的。河曲數州本就沒多少人口,任由番人逃走,豈不成了白地。

杜中宵沉吟一會,道:“任由叛逃自然不行,但強行攔阻也不是辦法。招攬人口,最有效的辦法是得人心。所謂天下治,遠人自歸。只是我們這裡不一樣,定牧還沒開始,治理的好處沒有顯出來。重懲販賣漢人奴婢,又失了番人之心。已失人心,又沒有招攬的辦法,叛逃是早晚的事。”

說到這裡,杜中宵轉過身,對劉幾道:“導不如疏,可我們現在卻必須堵住。我們堵,自然讓番人加倍怨恨,後邊會動亂不斷。我們不堵,那就只能讓党項人堵了。知州,你派人密切監視,只要有人逃到党項,立即行文獨輪寨,讓党項把人送回來!”

劉幾道:“如果党項不肯還人呢?”

“那就好辦了。最近兩月,亂世用重典,確實很多番人被刑、流放。對此不滿的,想得他們的人心著實不易,我們需要時間。但是大軍在此,對党項就沒有這麼麻煩。如果党項不還人,那就出動大軍,先把豐州百里之內犁一遍,重建豐州城!”

劉幾想了一會,道:“豐州百里之內,党項只有獨輪寨,經略的意思是攻那裡?”

杜中宵搖頭:“一座孤城,攻之何益!過獨輪寨不入,把麟州、豐州對面的党項寨堡,全部拔掉!”

劉幾嚇了一跳,急忙道:“党項與本朝爭戰數年,麟州對面堡寨不知有多少。多在山谷之中,行軍不易,攻之更難。經略強攻那裡,當出動大軍。”

杜中宵笑道:“知州,現在不比以前,軍中有炮,那些寨堡當得什麼事?一處寨堡,裡面軍兵少者二三十,多者不過一兩百。只要轟破寨牆,還不是任憑宰割。此戰並不需要多少人馬,只要一營,再由麟府路配合,便就摧枯拉朽。把那一帶的寨堡全拆了,燒成白地,並不費多少功夫。”

麟豐府稱為河外三州,在黃河以西,是對抗党項入侵的最前線,雙方拉鋸多年。那裡地形崎嶇,溝壑縱橫,交通不便。兩國都建了無數的堡寨,佔據要地。和平時以此為據點,耕種河谷的土地,戰時則依寨堡而守。那一帶的人口,幾乎全部都居住了堡寨裡。

宋軍有炮,以前堅不可摧的堡寨,現在大多沒了用處。堡寨不是城池,大多是依託地形,城牆並不堅固。只要使用馬匹馱運的火炮,就足以轟開。

數量太多,每處堡寨裡的兵卒並不多。很多堡寨守衛士卒就一二十人,再多收的糧食根本支撐不起脫產人口了。平時守禦,理論上是以半兵半民的屯墾民戶的壯丁為主。只要城牆一塌,這些人哪裡還能夠守得下去。只要一兩千人,由麟府路配合,就可以把一兩百里內的堡寨掃蕩一空。

杜中宵早看那一帶的堡壘犬牙交替不滿了。放任不管,可以支撐到來的党項大軍,釀成大禍。這邊只好以堡寨對堡寨,徒耗人力物力。

佔領了河曲一帶,宋軍獲得了沿黃河直攻祁連山的進軍路線,沒必要跟党項在橫山一帶死磕。進行必要的掃蕩,去掉後路隱患才是該做的。只要攻破了之後拆掉燒燬而不佔領,就容易得多。

契丹兩帝相爭,短時間沒有威脅。宋軍要作戰,目標應該是西邊的党項。現在党項內部,沒藏訛龐獨攬大權,貪財而又剛愎自用,有可乘之機。

杜中宵兵力有限,短時間無法攻滅党項,但打一場有限的邊境戰爭,實力還是足夠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