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下著雨,淅淅瀝瀝,一直不停。
杜中宵對前來送行的陳希亮道:“我到西域幾個月,這些日子,勝州事務便交給你。現在軍政已經分離,軍隊事務不必你管,只要能管好勝州民政即可。”
陳希亮點頭稱是,拱手道:“節帥早去早回,祝一切順利!”
杜中宵笑道:“此次出征西域,我雖然沒有當年入河曲路時,那樣雄心萬丈,現在手中卻有十萬大軍,不是那個時候可比。高昌一直不派使節稱臣,只好打服他,沒有辦法的事。”
說完,對另一邊的包拯和陳旭道:“我走之後,河曲路的事務,暫交給二位了!”
包拯拱手:“朝廷有命,節帥盡客去就是。本路事務,自有我和陳提舉處分。西域雖大,卻無多少可戰之兵,節帥此去,只要一切小心,必然不會有失。”
杜中宵道:“領兵作戰,能夠謹守本心,一直不失的有多少人?此去西域,只盼一切順利,不求大勝,佔住高昌即可。只要佔領高昌,回鶻失了中心之地,分成幾部就沒什麼了。”
回鶻並不是多麼穩固的國家政權,對下面分治,分成幾個部分。東邊是伊州,南邊是焉耆,北邊是北庭,西邊則是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最核心的就是高昌和交河州。這一帶後世稱為吐魯番盆地,是此時高昌的核心地區,也是南北商路交匯的地方。
絲綢之路起自漢朝,到唐朝是極盛時期,安史之亂後基本衰亡。現在黑汗商人透過吐蕃,進入秦州之後入中原,商隊規模與唐時相比很小,對宋朝沒有大的影響。隨著海路興盛,宋朝需要的外邦貨物,多是透過海貿獲得,對西域的絲綢之路基本沒有需求了。
陸上的絲綢之路興盛的時候,沿路有各種強權國家,等到衰亡,這些勢力也就衰落了。現在有了鐵路,可以進行長距離的貨物貿易,與海路相比各有千秋。杜中宵並不知道,鐵路修過去,西域的絲綢之路再次興旺起來,能不能做到,對世界有什麼樣的影響。只是覺得,現在的機會,就要去做。
與眾人拜別,杜中宵登上西去的火車,向河州而去。張岊所部的前鋒已經出發,杜中宵帶著帥府參謀人員,到河州與張岊會合,一路去伊州。此去伊州,十萬大軍齊出,進攻高昌。
攻下高昌之後,要建一條鐵路連線伊州,而後攻下彰八里和仰吉八里,開通商路。至於以後還要怎麼辦,杜中宵就不知道了,那時他應該已經離開河曲路。
此時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甚至開始轉涼。車窗外面,鬱鬱蔥蔥,在小雨中,讓人誤以為回到了在隨州的日子。有牛群在悠閒地吃草,放牧的漢子躲在帳篷下,懶洋洋地蹺著腳。
富弼坐在杜中宵對面,看著外面的景色,道:“勝州這裡,夏天時百花齊放,絲毫不似塞外荒蕪的樣子。如果人口足夠多,牛羊遍地,到處栽滿了稻麥桑田,還真是處好地方。”
杜中宵道:“是啊,這裡北有陰山阻擋冷風,又有黃河流過,確實是處好地方。”
兩個人說著話,火車過了河清軍,一路向前,外面遍得荒涼起來。路兩邊的地上還有青草,只是非常稀疏,見不到什麼牛羊。一路向西,越走越是荒涼。
到了第二日,火車到了河州,張岊等人早早等在車站。迎了杜中宵等人下來,當天就過了黃河,到了對岸。知州在官酒樓為杜中宵等人接風,一夜無話,第二天就坐上了西去居延的火車。
火車一出狼山,就不再見勝州那裡的景色,路兩邊多是荒漠。雖然也有綠色,卻不是綠茵遍地,而是雜著黃沙,斷斷續續地出現植被。
杜中宵對富弼道:“這裡就荒涼得緊了,連放牧都不容易。除了車站,數百里路不見人家。將來仗打完了,這裡也不適合人住,想營田都無從營起。”
富弼道:“正是因為如此,這一帶雖然地勢平坦,卻沒有村鎮,沒有部落。如果不是鐵路,根本就不會有人來。去西域的鐵路,其實還是走南線去的好。只是党項未平,無法修建。”
杜中宵道:“如果走南路,就可惜了居延。那裡正好位於河州到伊州的中間,水草豐美,沒有鐵路連線就成了死地。從中原到西域通了鐵路,人口必然向鐵路兩邊聚集,不再像從前一樣了。”
富弼道:“節帥說的也是。居延不但是東西要道,還是河西數郡到塞外去的路口,只是因為党項封了商路,才衰落下來。有了鐵路之後,必然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