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風雨大宋> 第58章 真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章 真香 (1 / 2)

在黃河曲折之處,有一處渡口,名為九良津。幾十年前這裡曾短暫地設過榷場,與黃河對岸的蕃部通商。後來沿邊設禁地,人戶內遷,這處渡口便就廢了。

杜中宵選的第一處屯墾地,便在渡口附近。這裡地勢平坦,黃河淤泥深厚,土質肥沃,是開墾農田的好地方。渡過黃河,對面山裡煤炭廣佈,有很多露天煤礦,可以用作燃料。

程文禮與杜中宵站在黃河岸邊,看著平緩流過的黃河,讚歎道:“大河在這裡依山而行,在東岸留出這麼一大片平地,真是天賜。這一片河灘不下千頃,若是開墾出來,火山軍從此糧草無虞。”

大江大河在北半球,大多會向西擺,不斷切割西岸。所以南北流向的大河,多會在河的東岸沖刷出平地,東西流向的,平地則多在南岸。這一帶黃土深厚,黃河從山裡出來,地勢土層巧合之下,先折向西流,遇到石山,又轉向南,衝出這一大片河灘,確實難得。

杜中宵看著周圍,對程文禮道:“這裡我大致檢視過,南至軍城,北至董家寨,全部開墾出來可安置近萬人戶。只是現在全為荒草,開墾不易。前些日子我已命人從保德軍購置鋼鐵,打造鐵器,這幾日應該到了。有了鐵器,開地可事倍功半。”

程文禮有些猶豫:“這裡地近邊關,蕃人眾多,打造鐵器,只怕——”

杜中宵搖了搖頭:“怕些什麼,這四近軍兵眾多,哪個身上沒把鋼刀防身?一點農具,沒必要瞻前顧後。再者說了,契丹向來產好鐵,也不靠我們。”

宋和契丹都禁止鐵器出口,更多是出於限制對方武器製造的目的,兩國都能自給。真正缺鐵的是党項,他們以前還能從契丹買鐵,兩國交惡,他們沒了鐵器來源。

兩人帶著隨從沿河岸而行,檢視地形。這一帶的黃河東岸多是河灘,有大量沼澤,對岸則緊靠著山腳。渡口之所以設在九良津,是因對面有一片平地,且水流平緩,剛好渡船往來。

十三郎和陳勤兩人帶了兵士,在河面上來回撐著渡船,不斷試探水勢。船工是從董家寨那裡徵調來的,在黃河裡跑了一輩子船,熟悉附近水情。

站在河邊的大柳樹下,看著渡船慢慢靠岸,杜中宵對老船工道:“老丈,渡口設在這裡可還好?”

老船工道:“回官人,這裡本就是古渡口,自然合適。只是數十年不用,怕水道變遷,會出現意外而已,不得不再查探一番。依小老兒看,這邊的渡口還是設在原址,對岸要略作些變動。”

杜中宵點了點頭,黃河的泥沙沉積多,幾十年水下情況就會不一樣,變一變不足為奇。由於沿邊設禁地,不許伐木,這一帶的黃河泥沙不多,並不混濁,水情變化並不劇烈。

十三郎扶著船工到了岸上,到了柳樹下,向杜中宵和程文禮行禮。

杜中宵看著面前的黃河,問道:“這一帶的黃河寬闊,水流也不急,不知能否行船。”

老船工搖搖頭:“依小的所知,從董家寨到府州,行船無礙。其他河段,險灘又多,水流又急,行船便就不容易了。倒是有盜伐大木的木排,有時會沿河而下。”

“可惜。”杜中宵搖了搖頭。現在最方便的交通還是水運,河道不能行船,物資進出不便。

十三郎上前,對杜中宵道:“官人,這一帶水窪遍佈,裡面大魚不少。若是張網捕撈,倒是不愁沒有肉吃。此地禁耕多年,草地裡獐兒、兔兒也多,真是個好地方。”

杜中宵笑道:“你只管專心做活,少得了吃的嗎!”

說完,與程文禮轉身向馬,向下遊而去。

野味與鮮魚,在物資富足的地方是好東西,現在諸物貧乏,就是另一回事了。在這裡做活的,不管是軍是民,大多都有些營養貧乏,換句話說就是肚子缺油水,那些野物對他們吸引力不大。他們最喜愛的是重油重鹽的食物,一大碗漂著油花的面,在他們眼裡比野味好吃多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