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起身,準備離去。這一籃羊蹄便就放在韓家店裡,晚上他來算錢即可。趁著天還未黑,他要回家再帶幾籃出來,放到其他幾家腳店去。
除了這幾家相熟的腳店,杜中宵還要挎著籃子沿街叫賣。如此一日所得,算清了租的房錢,自己和母親的吃喝,去掉了本錢,才能略有剩餘。
這生意本小利薄,做起來好做,但利潤也著實不高,就賺個辛苦錢。臨穎縣城到底太小,沒有多少生意好做。
之所以滷羊蹄,是因為這個年代羊肉是吃得最多的肉,貨源充足。
宋朝人喜歡吃羊肉,倒不是因為奢侈,而是在農業社會,羊肉就是幾大家畜中最便宜的肉食來源。養豬需要大量飼料,在糧食不充裕的年代,豬肉成本遠比羊肉為高。杜中宵前世豬肉比羊肉便宜許多,是進入工業社會之後的事情,加上品種改良。如果用傳統方法飼養土豬,豬肉的價格其實還是高於羊肉。覺得豬肉就應該比羊肉便宜,只是工業社會的人們一種錯覺而已。真到了農業社會,就會發覺不是那個樣子。不只是豬羊如此,家禽也是如此。前世最便宜的雞肉,這個時候反而是貴的,肉質鮮美,飼養不易。
印象中的古代有很多這種錯覺,反倒讓後人忽視了真實的古代是什麼樣子。這是杜中宵感到無力的地方,很多事情覺得容易,做起來才明白實際千難萬難。
前世是個工科生,杜中宵能想起來賺錢的法子,多是跟工業有關。他現在這樣的家境,怎麼可能跟工業扯上關係?滿肚子知識,卻無一點用處。
開了門,杜中宵與外面進來的人撞了個滿懷。
進來的是兩個年輕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樣子,一身青衫,看起來是讀書人。
前面一個稍高的年輕人瞪了杜中宵一眼,懶得理他,徑直進了店裡。後面那個稍矮肥胖的年輕人卻是不依,推了杜中宵一把道:“怎麼回事,你沒長眼睛嗎?”
這是韓家的店,杜中宵不想給韓月娘惹麻煩,只好道:“這門窄小,撞到一起,卻又怪誰?縱然長著眼睛,哪裡又能看穿門戶。”
進到店裡的年輕人找了一副座頭坐下,大聲道:“天氣寒冷,主人家打一角酒來,燒得熱了,我們吃了去去寒氣!有什麼下酒菜,一起上來!”
韓月娘答應一聲,不一刻端了一角酒放在桌子上。又道:“店裡有煮好的羊肉,客人要不要切兩斤來?——對了,這裡還有滷好的羊蹄,極是肥美。”
年輕人道:“好,切一斤羊肉,再來五個羊蹄。”
韓月娘答應,一邊去拿杜中宵帶來的羊蹄,一邊讓父親到裡面去切肉。
與杜中宵對峙的年輕人看著韓月娘離去的背影,口中道:“好標緻的小娘子!臨穎城我走得熟了,還沒見過如此美人!”
說完,再不理杜中宵,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韓月娘離去的背影,進了店裡。
杜中宵本想離去,見年輕人的樣子不是路,想了想又回了店裡。
韓月娘取了羊蹄過來,見杜中宵重又店裡,笑著道:“哥哥想是要吃杯酒再走?”
“不錯,天氣寒冷,我也吃杯熱酒去去寒氣。”
韓月娘聽了,清脆地答應一聲,把羊蹄放下,去幫杜中宵取酒。
幫杜中宵熱了酒,韓月娘待要回到櫃後去,卻被旁邊桌上肥胖的年輕人叫住。
那人施了個禮,道:“小可吳克久,是縣裡吳員外家的次子。這一位是我姑丈家的表哥,福建人氏,名喚曹居成。不知姐姐芳名?”
韓月娘見這人樣子輕浮,有些不快地道:“我們素昧平生,哪裡人你這樣就問別人名字的。你是店裡客人,要酒要菜只管點就是,店裡有的自會給你上來。”
曹居成看出表弟對這賣酒的小娘子有些意思,笑道:“表弟,問名是六禮之一,哪裡是隨便問的。虧你還是個讀書人,怎麼不知禮節?若要問小娘子的名字,只管回家託舅母央個媒婆來,不只是問名字,連生辰八字也問了,多少是好。”
“兄長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吳克久聽了重又坐下。“我娶親已過三年,卻還沒有子嗣,家中長輩甚是不滿。俗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卻不是辦法。我見這小娘子極是勤快,長得也周正,若是納回家做個妾室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