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飯無論在什麼地方、對什麼樣的人群來說都是件大事,而西貝四中的食堂正存在著一些不穩定因素,同時也飽受學生們的非議。
飯菜難吃、價格昂貴、菜品單一,是學生們對西貝四中食堂最多的負面評價。而導致西貝四中食堂發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競爭。
學校就這麼一家食堂,不管飯菜做的怎麼樣,學生們都得來吃。校外面那些小吃車對學校餐廳根本構成不了威脅,畢竟前幾任校長把食堂承包給自己的親戚後,為了保證食堂的收益,也是為了保障學生們的飲食安全,於情於理,都要對校外面那些小吃車進行打擊。
甚至有傳言西貝四中前幾任食堂負責人都有這樣的經營理念:“花最少的錢,買最便宜的菜,招最差的廚師,賣最貴的大鍋飯。”
食堂的飯菜也有兩個最低標準:“能吃,吃不死人。”
甚至西貝四中的學生們還編排了這麼個笑話——
西貝四中食堂招廚師,負責人開月薪4000元,校長嫌太貴,讓負責人去勞務市場僱最便宜的農民工,並說道:“大鍋飯都是用鐵鍁,管他會不會炒,反正會用鍁就行了。”
仔細想想,這個笑話好像還真像那麼回事,大鍋飯還需要什麼廚藝,會用鍁就成了。
於是,西貝四中學生間廣為流傳一句玩笑話“四中食堂的飯菜都是建築工人炒的”。
這句話甚至傳到了校外,被學生們傳給了他們的家長,然後慢慢的在市井街坊的口中傳了開來。
一度後來又被大家編排出了這麼個段子——
西貝四中學校搞建設,來了支施工隊,施工隊的建築工人在學校的餐廳裡吃飯,吃飯的時候忍不住拍桌子罵道:“都說這四中的飯菜是建築工人炒的,就特麼在放屁!簡直是在侮辱咱們建築工人,說句人話,幹建築的來當廚子都做不出這麼難吃的飯菜。”
西貝四中的食堂是招致學生們最不滿意的地方之一,所以,林平來到四中上任後的第一天在考察了一些情況後立刻就決定——先對食堂進行改革!
而改革方式就是讓西貝四中的食堂參考大學的食堂,從公家變成個體,從餐廳整體承包變成視窗拆分承包。
消滅掉四中校門口的那些小商小販的最好方式不是趕走他們,而是把他們請進學校,讓他們賣學生們愛吃的飯菜,然後學校進行食品安全監督,達成雙贏的局面。
說做就做,就這件事林平根本不需要多想,先是讓保衛處隊長吳必輝和總務處李新國安排人去通知了學校大門口外面這條街上的所有商販。
接著,林平又帶著李新國回到李新國的辦公室好好研究了一下餐廳承包制度,很快拿出了一套簡單的方案。
李新國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的校長林平,看了看林平制訂出來的方案再次確認的問道:“林校長,您確定要這樣做?”
林平笑著反問道:“為什麼不呢?”
李新國小聲的嘀咕道:“在您之前沒有校長這樣做。”
接著又提高聲調說道:“當然,您這樣做我肯定是支援的。”
李新國內心其實不太支援林平的這種改革,他還是希望林平能按照前幾任校長的套路和制度來,他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思想比較保守傳統,性格又有些膽小謹慎,他害怕林平這一改革萬一出了事再連累到他。
而且,林平這樣一搞,他李新國也就沒有可以蹭油水的地方了。李新國這個人大貪不敢,但是蹭點小便宜的事情還是經常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