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的林平搬了個小板凳來到庭院裡納涼,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就像一盞掛在天邊的路燈,皎潔的月光鋪灑在地面上,如同一彎清清的池水。
城市裡許久聽不到的寒蟬鳴泣、秋蛙鼓聲以及鳥雀夢囈,在這裡都有,伴隨著秋夜的清風縹緲入耳,充滿了自然地旋律。
此情此景讓林平想起了那首朗朗上口的古詩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林老師,在幹嘛呢?”馬忠國從屋子裡走出來。
“哦,沒幹嘛,看夜空,這裡的月亮明亮皎潔,夜晚的天空也很清澈乾淨。”林平笑著說道。
“城市裡現在是不是沒有這麼安靜明亮的夜晚。”馬忠國一屁股坐在林平身邊,然後點上旱菸抽了起來。
“是啊,城市裡的夜晚……”林平想了想說道,“……是五顏六色的。”
是啊,城市裡的夜晚就是五顏六色的,林平感覺劉青梅用的這個形容詞真的貼切。城市的白天,還是白的;但夜晚,紅燈綠酒、金碧輝煌、五彩斑斕,比白天還要精彩。
馬忠國狠狠的砸了兩口煙槍,吐出來的煙霧飄散在半空,淡白色的煙霧和銀白色的月光相得益彰,竟使得這秋夜更加祥和。
兩人都抬著頭看月亮一句話沒說,莫名的同時陷入了沉默。
半天,馬忠國開口吟了一句詩——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然後扭頭問道林平:“你在想什麼?想念你城裡的家人,想念你物件?”
林平愣了一下,待了好久才緩緩回答道:“沒有……”
“我知道,初來這偏僻的山村,不適應,難免有思鄉之情,很正常……”馬忠國已經抽完了一管旱菸,將煙槍照著地面磕了兩下,將菸草的灰燼磕了出來。
“沒有,我是在想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嗎?”林平自言自語般的說道。
“你說什麼?”馬忠國一臉疑惑的問道。
“沒什麼,”林平笑著搖了搖頭然後反問道,“那您呢?您的家人呢?你想念他們嗎?”
馬忠國抬頭看著月亮,手中握煙槍的姿勢一變不變,足足半晌後才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哪有什麼家人,孩子們就是我的家人。”
林平詫異的扭頭看著馬忠國,此時的他突然感覺和馬忠國是一樣的人。
“哎,別提這些陳年往事了,陳芝麻爛穀子。”馬忠國把掛在胸前的老花鏡戴上,然後拿起了一個筆記本:“來,林老師,你今天講的一些英語知識我還是不太懂,趁這個時間給我開個小灶補補課。”
林平欣然同意:“好啊,您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就是你說母音和子音,講的有點快,人老了腦子不好使,稀裡糊塗的。還有一些音標我覺得我發不準,您再教我一下。”馬忠國開啟了他的筆記本,然後拿出了一支筆準備開始做筆記。
“哦,這個啊,母音和子音的區別,是這樣的……”
月光下,滿頭花髮的馬忠國虛心的向林平請教,而林平也耐心的講解著,如果有人能拍下此刻的畫面,那得是一張多麼和諧的照片。而這張照片的名字就應該叫“文化的反哺”。
“文化反哺”指的是在資訊爆炸增長的時代所發生的年長一代向年輕一代進行文化學習和文化吸收的現象。比如說教父母使用手機電腦、讓他們學習上網、打字、瞭解流行文化,這都屬於文化反哺。
不知不覺林平在這苦山山區鄉村小學的日子已經來到了第五天,今天也是星期五,明天就將是在這所學校的第一個週末。
這幾天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沒有太大起色,但是學習態度卻端正了很多,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是A級學習努力程度,就連最不愛學習的劉向前學習努力程度也變成了B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