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語文課上完,林平的自信心爆棚,臉上洋溢著得意洋洋的笑容,看著眼前的五個孩子彷彿看到了五個未來的“高考狀元”。
而課間的十五分鐘,五個學生也圍著林平問這問那,沒有給林平一點休息時間,但林平並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第二節數學課情況也非常好,雖然學生們基礎差,但是內容簡單,林平講的精細,又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本堂課的知識。
林平在講數學課時注重的並不是本堂課的效果,更注重的是培養這幾個孩子的數學思維。有很多孩子數學一直不好,或者說小學數學、初中數學還行,但一到了高中就拉了胯了,為什麼?就是因為缺乏數學思維。
數學科目是整個數理化和理工科學習的基礎,它包括轉化思維、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和邏輯思維等,要求嚴謹、周密、理性。為什麼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不僅是在說數理化知識在當今社會的地位,更是在說學好數理化的過程中所培養起來的“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數學科目的一個特點就是“巧”,“大力出奇跡”在數學科目上很難奏效。
即使是題海戰術,也不過是希望透過不斷的做題訓練來加強學生大腦對於數學思維的認知。而單純的做題但缺乏思考和“舉一反三”的意識,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累而不前”的僵局。
所以有的人小學初中數學還不錯,但一進入高中,數學難度直線加大後,學習瞬間崩盤。
林平對這個問題有親身體驗,他深知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有的學霸並不是天生比別人聰明,只是受到的教育方式得當,培養了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而已。所以,林平儘自己所能的去引導這群孩子,從現在開始去啟發啟用他們的“數學意識”,就像是武俠小說裡打通經絡一樣。
這節課的課程內容被系統評定為“簡單”,林平再次獲得了三個“S”和總評“S”的評價,獲得了60積分。
這種每節課即講即評的評價系統讓林平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看到學生們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100%時,那種溢於言表的滿足感讓人感覺特爽。
或許,這就是身為一個人民教師的榮耀。
這節課課間,林平回到自己和馬忠國睡覺兼當辦公室的地方接了杯水,兩節課上下來使他的的嗓子感到有點疲累,不過人的精神狀態卻格外的好。
回到教室裡,五個學生都在等著他,因為林平的到來,上課不再是一種折磨,下課也不再是一種享受,他們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林平,希望林平能夠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傳授給他們新鮮的知識。
林平看著學生們們期待的目光和課桌上尚未收起的數學課本,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於是他開口講道:“同學們,趁著課間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家境從小貧寒,但特別愛思考,因為常常坐著發呆思考以至於被同伴們稱為呆子,他初中畢業後考入高中,但因為家裡拿不起學費,所以只好退學在家不再上學……”林平看著學生們,學生們聽到這裡都低下頭露出了黯然的神情。
林平繼續說道:“但是你們以為他的一生這就是終點了嗎?學習自此戛然而止?”
五個孩子抬起頭看著林平沒有說話。
“並沒有。”林平聲音提高了幾分,“這個孩子退學在家的5年時間裡依靠自己對知識的渴望透過自學的方式完成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而這個孩子的名字叫做華羅庚。”
五個孩子茫然的搖了搖頭,他們並不知道華羅庚是誰。
於是,林平又給他們介紹了華羅庚的成就和在中國數學界的地位。
這下,聽完林平對於華羅庚的介紹後,五個孩子都亮起了眼睛。那眼神彷彿在這個素未謀面的偉大數學家華羅庚身上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影子。
“老師!”劉向前舉起了手。
“你說。”
劉向前站起來後自信地說道:“老師,我有可能成為‘華羅庚’嗎?”
五雙眼睛直直的盯著林平等待著他的回答。
林平微微一笑:“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