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仙以為自己會力竭而死死在挑水的路上。
但漸漸地,一股力量又充盈到四肢,而且這力量越來越充沛,小半仙的步伐也越來越輕盈,不出一個時辰就已經將兩大缸水都填滿了。
清淨和尚看了看成果,他非常震驚,這個人比他想的還要厲害!
“還算不錯!”
清淨和尚稱讚了小半仙,看樣子非常滿意滿意。
小半仙舉起雙手,發覺自己的身體擁有著往常沒有的力量!無比強大的力量!
“老前輩,這力量這力量”
以前小半仙別說挑水了,就是昨天劈個柴都累的跟狗似的!
但是!
此刻發覺自己今天可以從那麼遠的地方挑了兩大缸水,而且居然不累!小半仙不由的欣喜不已。
“這就是你自己的力量。”清淨和尚道。
小半仙這是第一次切切實實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以前總要接住天地自然之力,可剛剛湧出的那股力量絲毫不比借來的力量弱,若是能將這兩種力量結合在一起
當晚小半仙繼續露宿院中,他已經習慣這樣入定,繼續參悟心法,這一晚,他進入的世界既非純白,也非七彩。
而是無邊的黑暗,這是真正的黑暗,能吞噬一切的黑暗,進入這片黑暗後他連自己的雙手都看不到。
小半仙在這片黑暗中覺得很壓抑,他感覺身體裡有股力量在四處流竄,他無處發洩,心頭也愈來愈額暴躁,隱隱感覺那股力量即將破體而出時,忽然聽到猶如天籟般的佛音。
大悲咒的聲音徐徐傳來,帶著安撫的奇效,小半仙的心情也慢慢平復,那股力量也散了。
小半仙靜靜聆聽佛音,世界重新變為一片純白。
這一次醒來後,清淨和尚端端正正的坐在他面前,清淨和尚還沒開口,小半仙已經起身,端端正正恭恭敬敬的給清淨和尚磕了三個頭。
昨晚要不是清淨和尚及時救他,現在他恐怕已經走火入魔了。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昨天大致講了敘述這種表達方式在中的運用,就大家的留言反饋來說,大部分朋友都用得很好,少部分朋友可能還是不大清楚敘述與描寫的區別,這裡稍微提一下。
敘述是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說作的交代、陳述,它是很籠統地在陳述一個事實,給人一種平淡如水的感覺。(較高的要求是運用各種敘述技巧,比如倒敘、插敘、補敘等,打破平鋪直敘,造成行文的起伏與波瀾。)
描寫則是用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感強。
舉個栗子
敘述1945年冬天,他在重慶街頭死去。
描寫1945年冬天,一具冰冷的屍體躺在重慶的街頭,只見他雙目睜著,渾身是傷,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路上的行人匆匆走過,未曾多看他一眼。
兩句的表述對比一下,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這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了。
相對於敘述,描寫更加細分,要想在一篇文章裡面面俱到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可以先從大方向上了解下描寫。
從角度上可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從內容上又可分為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人物描寫又分為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描寫,環境描寫則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
▼
接下來我們以夢入神機《龍蛇演義》中一段打鬥描寫來具體講應該怎麼把描寫更好地應用在寫作上。
王超先是血湧到了臉上,隨後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心中暗暗地盤算起來。
“有仇不報非君子,老子今天要報仇,順便撈一把。”王超心中快速地想,“這麼多人,打起來要怎麼搞?老子先怎麼樣要撂倒幾個再說。抓一把錢就走?還是怎麼搞?”
點評打鬥前的鋪墊,用了神態描寫和心理描寫。
神態描寫就是人在特定情境下五官的一系列運動變化,實際上就是動態的肖像描寫。
用神態描寫描寫人物,一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二可以刻畫人物性格。
在這一段裡,神態描寫不多,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一句“血湧到臉上”,來表現主角的憤怒,其實如果要加更多神態描寫的話,也可以再描寫下眼睛,怒目而視的那種感覺。
在使用神態描寫的時候,要注意的是,一定得結合人物所處情境,不能離開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需要,為寫神態而寫神態。
心理描寫,就是以語言文字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描摹剖析,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這裡描寫了主角從想報仇到對對方人多勢眾的擔憂,這一系列複雜地心理變化過程,很好的體現出主角膽大心細的性格特徵。
進行心理描寫應注意掌握以下三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