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人物名!求你了……說”一個身有殘疾的雜技演員“比說“jane、doe”之類大家根本不知道是誰的名字,要好得多。
3)將大背景和人物所處的小背景聯絡在一起,哪一個人物,在故事中,可能會失去最多?現在告訴我他或者她想要得到的又是什麼?
4)多讀讀比如紐約時報最佳書單之類的,去看看人家的這種一句話廣告詞是怎麼寫的,然後,學。這一句話的描述,是一種藝術。
2.再用一個小時,將你寫好的那一句話,擴充套件成為一段。這一段裡,要描述出故事的起始背景,故事中會出現的主要災禍,然後還有故事的結局,這相當於雪片模擬的第二步。最佳情況下,你的這一段話,應該包括5個句子,第一句是故事的背景,起始,接著三句話,每一句對應一個災難,然後再來一句講這個故事的結尾。
3.第二步的段落,給你的是對你的書的高階視角,或者說是高瞻遠矚的全域性性大視角,現在你需要做的等於是從你的每一個人物的角度,去畫出故事線來。從每一個你的人物單獨的角度,去整理故事線。人物,是任何一本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開始寫之前就設計好他們,會讓你在以後真正開寫的時候省10倍的時間。為你的書中,每一個主要人物,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寫出一頁紙來。
這張紙的內容是:
1.人物名
2.用一句話總結這個人物的故事線
3.人物的動機(抽象地說,他想要什麼?)
4.人物的目標(具體地說,他想要什麼?)
5.人物的衝突(什麼使得他不能輕易達到他的目標?)
6.人物的感悟(在故事結束後,他會有怎樣的改變)
7.用一段話,來寫出這個人物的故事線
一個要點:你可能會發現你在寫這個的時候,需要回去修正你第一步的那句話或者第二步的那個段落,別擔心,去吧去吧,這是好事……這說明,你的人物,在教給你一些,關於你的故事的東西,在這十部曲的任何一個步驟,你都可以根據需要回頭,修正調整以前,事實上,這不僅僅是說你可以這樣做,事實上,你避免不了這個的,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而且這是好事。任何你現在做的修正,都意味著你以後不用做了,再麻煩,也比等你吭哧吭哧寫了400多頁,然後發現寫錯了要強。
4.到這一步的時候,你已經應該對自己故事的大架構有了相當好的瞭解。而你還只用了一兩天時間……好吧,老實說,做完前面三步,十有八九已經過去一個星期了,不過這些都無所謂,如果故事中有斷層,有彌合不上的地方,到這會子你已經知道了,而不會寫上500個小時後對著你的第一稿發愁,所以,現在,繼續將讓你的故事生長髮展吧。
用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將你上一步所獲得的,總結性段落,每一句話,都擴充套件成一段。記得讓每一個段落,除了最後一個段落,都結束在一個“災難”上。而最後一個段落要寫的是這本書的結局,這一步是很好玩的,這一步做完,你就大約有了一個一頁多長的故事骨架,如果一頁寫不完也不要緊。兩頁好了。
最關鍵的是,你是在給你的故事添枝加葉,將你的種種靈感,想法,都融合進去,拓展文中的衝突,這一步做完,你就有了……大綱。這個可以是合適你拿去給書商和編輯推薦自己的簡略大綱。
5.用一到兩天,為書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寫一頁紙,為書中的每一個次要人物寫半頁紙,來對其進行描述,這些“人物簡介”,應當從每一個人物的角度,來講述這一個故事,自然,和前面一樣,你可以隨時暫時退回前面的步驟,做適當的修正,這一步中你會更深更全面地瞭解你的人物,尤其是,這些人物有什麼特色,什麼萌點,他們有什麼口頭禪,會做什麼有趣的事情……這一步中,他們的形象漸漸清晰豐滿。
6.現在你已經有了一個相當具體詳細的故事,還有幾條故事線,每一個人物,有一條故事線,然後,用一個星期,將你第四步得到的那一頁紙的情節綱要拓展成四頁紙,基本上,就和第四步一樣,你再將每一句話,拓展成為一個段落。
這一步裡,實際上你是在組織故事的大致邏輯,然後,開始做一些技巧性的決定,換句話說,就是哪裡放懸念,哪裡放伏筆,哪裡讓人笑笑這類的東西嘍,先說什麼,後說什麼。這時候,你可真的是要考慮後退幾步,把前面發現不對頭的地方都給修正了去,因為隨著你自己對你的故事瞭解越來越多,時不時會有新的點子砰地跳出來……然後它們很可能會對故事的整體產生影響。
7.再用一個星期,這次是擴充套件第五步得到的人物綱要,將其擴充套件成完整的人物圖表,圖表中要包括所有的關於這個人物的資訊。
標準的資訊包括:出生日期,外形,歷史,動機,目標,等等。
而重中之重,是這個人物在故事的結局,和故事的開端比較,有了哪些變化?這是對第三步的擴充套件,它會教給你許多關於你人物的事情,到這一步呢……你很可能又要回頭修改了……為什麼呢……因為當你的人物越來越真實,他們也會越來越任性,他們會開始對故事的情節走向提出自己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