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仙首先看了看三個孩子,畢竟稚子是最無辜的。
於是小半仙側頭看去,大公子是個七歲的小男孩,生的眉清目秀,小臉白皙粉嫩,眉心點著紅豆大小的硃砂記,端正的坐在小凳子上,便如泥娃娃般可愛。
臉蛋微圓,相貌甚甜,一雙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嘴角也正自帶著笑意。
圓圓的臉龐上,兩道細眉,一雙大眼睛,配上稍微小點的鼻子,也還算勻稱,那面容稚氣的孩子。
這樣的眼睛卻又會使小半仙想起秋天的一汪凝重而深沉的湖水,常常現出一種多思的神氣。
那張圓圓的臉,一雙長睫毛蓋著的亮眼睛,一個略略高的鼻子,笑時露著酒窩的雙頰,左眼角下的一顆小小的黑痣。
小小年紀,面板粉嫩雪白,包子一樣的臉頰,五官極其清秀,眉梢長了一顆紅紅小痣,更顯得玉雪可愛,如福娃娃般。
尤其使他動心的是她低著頭玩弄衣角時把兩顆水似的黑眼珠偷偷向上面一閃的神情。
小半仙又側頭望去二公子,只見那二公子個頭還高過大公子,一副圓圓面孔,唇紅齒白,眉間偏還有一點紅痣,象極了年畫上的善財童子,
約莫五六歲的年紀,膚色極白,嬌嫩異常,眼神清澈,嘴邊還有粒小小食物碎屑沒有擦去。
潔白的面板猶如剛剝殼的雞蛋,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彷彿在說話,小小的紅唇與面板的白色,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佈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莫流年在一旁細細看來才發現二公子生得是晶瑩剔透,玲瓏可愛,不由竟心生憐愛,真想伸出右手白皙修長的食指輕輕的在他身上來回撫摸揉弄了兩下。
在這樣的人家之中能見到這種粉雕玉琢的少年,又見他面上一副嚴肅神情,眼中便帶上了幾分笑意。
而另一位是個三歲的幼童,一年以前,才剛剛斷奶。
他有著健康孩子所特有的那種健壯渾厚的體質,圓圓的臉兒,微黑而豐腴,在那細而長的濃眉下面,滴溜溜池閃動著一雙略帶稚氣的大而黑的眼睛,當她停眸凝視的時候,這眼睛就多了一汪平靜的湖水,現出深邃和神秘的樣子。
而小半仙卻注意到了三公子那雙漾漾的眼睛——三公子的眼睛並不渾濁,反而帶著孩童特有的清澈,小半仙看像他時似乎有感覺,嘴裡正在溶溶喊著小半仙,咧嘴還對著小半仙笑。
三公子笑起來時兩隻眼睛,眼梢不翹起也不垂下,簡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雖有些逗人發笑,卻恰到好處地鑲嵌在兩道微微下彎的短而密的眉毛下。
顴骨稍聳的圓臉,輪廓一般,但膚色恰似在白陶瓷上抹了一層淡淡的胭脂。
那濃而細長的眉毛下撲閃著一雙密佈著長睫毛的大眼睛。
殷紅的嘴唇,有一道柔和的曲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
嘴角微微地往上翹,使人覺得他是個十分可愛的孩子。
小半仙此時微笑,如玉沁涼的手指一一的劃過他們的眉心,不論經歷了蓮之清氣,還是世俗渾濁,願他們都能維持原來的純真質樸天然稟性。
許多年前的小半仙沒有守在虞城這片小小的天地之中,而是在外享受著清歡。
因為後來在外面的小半仙擁有越多的物質生活,慢慢的的清淡的歡愉就日漸失去了。
小半仙這才體會到當一個人以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就越來越無味了。
那時小半仙方才想起,自己是出生在虞城的,所謂魂歸故里,自己理應帶著故鄉的氣息去尋找自己的人生。
是這片土地賜予了小半仙的生命與靈魂,無奈自己在外的時間久到濁化了身上原本的樸素無華,久到小半仙曾經以為,已經丟失了自己的那顆剔透的心。
所以,小半仙又重回到那方生養自己的的土地之中,在這虞城中尋求那份寧靜,也希望在這故鄉之地能夠冼滌自己的心靈。
其實不必和誰爭名奪利,因為有一天,時光依舊鋒利如初,而小半仙覺此時已經覺得生活變的清淡如水,似風般從容了。
人生兜兜轉轉太辛苦,不如守著一條路,就這麼走到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