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可畏!歐陽振華有些感慨。
這才一年多時間,雙方之間的地位似乎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
他猶記得去年新年的時候,自己還是以一個長者或者前輩的心態,指導著蘇澤自己經營公司要注意哪些方方面面的事情。
歐陽振華簡直覺得自己是在女婿面前班門弄斧!
“如今你的股份是33%吧?”
“對!”
“要不到我再出售16%給你?”
“可以啊,伯父你想賣我多少就行。”蘇澤爽朗笑道。
如果換作其他人,蘇澤多半趁機會要18%,至少也得17%啊,大家股份對半開,以後誰聽誰的,但憑本事。
可這一次鑑於對方的特殊身份,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他是很難做出來的。
在一年半之前,他們之所以劃定是1:2的佔股,是有著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蘇澤這邊因為處於創業的起步階段,手裡的流動資金實在有限;而當時的歐陽振華,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又以有著前輩的身份,所以在股權劃分時佔了比較大的優勢。
不過許多生意人,哪怕你生意做得再大,公司的效益也往往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息息相關。
僅僅一年半時間,原本火爆的酒店服務行業,效益大幅度降低,人氣下滑十分嚴重。
在公款吃喝合理的年代,許多一二線城市建造了太多星級酒店,當時形勢真是一片大好。
你只要將高檔酒店蓋起來了,那就等著數錢的日子。
而在八項規定出臺,並被高效執行後,這麼多琳琅滿目地酒店數量,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原有的飽和度。
在市場規律當中,有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鐵則,當產品數量超過飽和度時,就會引來一輪殘酷的洗牌,優勝劣汰。
“寒冬將至,要活下去。”
這是業內不少老闆的心聲,包括歐陽振華。
“伯父,我問件事,反正也是自家人。”
“嗯,你問。”
“你手裡的兩家五星級酒店,最近效益如何,有虧損嗎?”
一個人坐擁兩家五星級酒店,這無論放在哪裡都是臉上有光的一件事。
如果不是蘇澤當時好言點醒,這傢伙還準備在臨州再造一家來著,當時那是何等的風光。
只要能從銀行貸到款,這高檔酒店就準備一直造下去。
用營收來還貸,而自己可以拿分紅和工資,酒店還是自己的固定資產,又會不斷升值。
這簡直是一舉三得,也是許多老闆慣用的手段。
然而,市場形式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能看清的人很少,即使那些身價上億的老闆。
哪怕曾經富可敵國,多次問鼎首富的王老闆,也會在馬國專案當中,走了一步錯棋,遭遇巨大滑鐵盧。
何況那些普通的富豪?
“小蘇是自己人,我就實話實說吧。滬都的這家目前勉強收支平衡,而莞城那家稍許盈利,不過和去年相比完全是兩種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