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和房東約定的時間是7點,但他提前十分鐘就到了店鋪門口。
趁著房東沒有過來,他東張西王觀察了一下四周,抽空又和老姐打了一通電話,還發了一張店鋪的彩信。
這錢畢竟是問她借的,還是得讓她知道自己選的店面長了一副啥樣。
雖然老姐一再表示,這錢是不用還的,就算是她支援自己親弟的創業資金。
不過蘇澤卻揮揮手,斬釘截鐵地說:“我是那種借女人錢不還的人嗎?即使是親姐也必須還,而且還給你算利息。”
拗不過有點倔強的弟弟,蘇以只好轉移了話題:“這家店鋪以前是一家雜牌服裝店,衣服挺便宜,我買過一件。”
她買衣服的時候,會有計劃地分成兩類:稍微貴點的衣服,會帶去滬都,便宜的衣服則放在寧州的家裡,只在休息的時候穿。
蘇澤卻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不過也默默地記下了這個資訊:“這個位置開服裝店,生意肯定不怎麼樣。”
論地段位置,這裡處於商業街的一條小弄塘裡,旁邊全是居民樓,算不上多好。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俗語,但凡事沒有絕對。
如果這裡開的是一家服裝店,過幾個月關門大吉,會是大機率事件。畢竟位置稍微偏了一點,這裡的居民上下班來去匆匆,很少會注意到。
但吃的店就不一樣了,只要味道可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會打響名聲。
當然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人們在選擇吃的時候,是十分樂意去一些小弄堂裡,會覺得十分接地氣。
蘇澤觀察了一會兒,便收回了目光,在心中也不斷對比著靈秀街和這條弄堂裡的店面。
這兩個位置,論人氣肯定前者更好,但對於小吃店而言,這點位置上的差距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食客不在乎多走幾步路,拐一個彎,至於租金方面,後者的優勢就大了,一年下來有可能便宜1萬餘元。
“小澤,你給我記住一點,這店鋪的年租金絕不能超過2萬,這是你老姐的經驗。”
“行行,我知道了。租金的事,我心裡有數。”
沙沙~~
聽到腳步聲,蘇澤便結束通話了電話。
一個胖胖的中年男子夾著公文包走了過來,他看到蘇澤的面容微微一愣,問:“小夥子,下午的時候電話是你打得?”
看蘇澤的樣子,也就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而已。
蘇澤笑著打了聲招呼:“你好,剛才電話是我打的。”
“你好你好,我姓劉,小兄弟貴姓?”這位劉先生很快定了定神,伸出手和蘇澤握了幾下。
“我姓蘇。”蘇澤笑呵呵地說,“就住在這一片的居民樓裡。這家店鋪,我希望可以租下。”
劉先生點了點頭,也不懷疑。
這家店鋪也就30平方米,看上去極為簡陋,連牆壁上的粉刷都掉漆了多少,一年的租金根本高不到哪裡,只要對方不是一個乞丐,都能承受這個價格。
“小夥子是準備自己開店?”
“嗯,我準備開一家餛飩店。”
“哦,可以。”
房東必須要了解租客租房的用途,以防止對方做了違法的事情,連累到自己。
不過無奸不商,在瞭解對方的目的後,劉先生看蘇澤長的年輕,估計社會經驗不足,便直接獅子大開口:“3萬一年如何?”
蘇澤眨了眨眼睛,想看傻子一樣盯著對方數秒,然後又轉頭指著這家店鋪,問:“就這家3萬?你確定?”
語氣之中的譏諷意味,盡顯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