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關內必是抗擊胡人,國仇家恨……我等分得清!”
對胡漢三等人來說,此去關內還不只是奉武揚君軍令,更是去驅逐胡虜解救家鄉父老於水火的。
想到這些之後,他們便並不會去和張顯為難,畢竟沒人會和自己過意不去。
當然了,這件事最關鍵之處還是在於,這是魏無忌的命令,胡漢三等人無法違背的。
安撫好這幾人之後,便見張顯轉過身去,而後對下方士卒訓話道:“諸位兄弟,公子有召,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是時候……讓胡人為自己的輕慢和猖狂付出代價了!”
下面士卒頓時一片火熱,他們的戰意已積蓄已久,此時正是宣洩的時候。
…………
也就是在這次類似於誓師大會的宣令結束後,整個武揚城內外便動了起來。
除了六千步卒之外,已經裝備鐵甲鐵兵器的一萬騎兵們,帶上五天干糧後便離開了武揚。
在張顯的安排下,他們幾乎是沒有掩飾的,便向東南方向的草原趕去。
這片草原如今已處於東胡人控制之下,但當發現魏軍大隊騎兵後,這幫東胡人卻沒有立即派兵前來阻止。
雖然上次和武揚駐軍一戰大勝,可東胡王可不是傻子,能把匈奴人打得屁滾尿流的魏軍鐵軍,怎麼可能如同紙糊的一樣。
更何況,當初瞿於單于下令阻擊這支軍隊時,東胡便派有軍隊參加,他們是很清楚這支魏軍的實力的。
所以,當看見這幫人大搖大擺出現在草原上時,那些當初經歷過那場大戰的萬騎長們,則紛紛勸阻東胡王不要輕舉妄動。
魏國人這是要玩真格的了……東胡權貴皆是如此想到。
而之所以東胡王聽從了手下人的建議而不出兵,卻也絕非僅僅懼於魏軍兵威。
對東胡王來說,放這支魏軍入關去和匈奴人鬥,對東胡族來說好處無疑更大。
所以,就這麼順利的,出乎張顯等人預料的,他們就這麼透過了草原,來到了海平關外。
雖然如今匈奴作亂關內,可卻未將整個嶺北長城佔領,海平關便是還由魏軍控制的關卡之一。
但這些魏軍也只能據守而已,他們一個校尉部不足千人的兵力,想要出擊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也就是到了這裡,原本在外面暢通無阻的行程,在這裡卻遇到了麻煩。
在看見外面浩浩蕩蕩開來的大軍後,這幫城關上的魏軍士卒們,卻不敢開門放行。
前面斥候隊伍喊破了嗓子,人家就是不給開門,逼得張顯這些領兵大將不得不出面協調。
“城上校尉,我等奉命帶兵入關抗擊匈奴,還請開門放行!”張顯在城樓下駐馬喊到。
他的態度可以說很平和了,甚至他都未將魏無忌的名號報出來,因為他恰好知道此地的駐防校尉,是世族一系的人。
可能是張顯這位夠分量的人出來了,城樓上才首次傳來回應的聲音道:“將軍恕罪,我家大人說了,如今胡虜猖獗,輕易不敢開關啊!”
此時城樓上,說完這話的那名軍侯,很是不滿的往身後看了一眼。
眼下正需精誠合作之際,裡面哪位卻拒不開門,簡直可惡至極,可軍法森嚴,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而這時,久久沒等到訊息的胡漢三等人可就不樂意了,他們哪能受得了這等鳥氣。
這時,只聽胡漢三打馬上前,衝著門樓上便罵道:“我等奉武揚君之令入關抗敵,爾等還不開關……莫非想違抗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