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半夜的,真的是碼字的最好時光了。
為什麼所謂的作家寫手,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是作息紊亂,更新的時間都是晚上呢?
你以為是白天沒有靈感,只有夜晚來臨,天地之間變得安靜了才靈感爆棚的麼?
不不不!
根本就不是,支撐作者大半夜碼字的,不是什麼虛無飄滿的靈感之說,而是整個白天都碌碌無為的愧疚心啊!
當然了……
在王曉這裡,這一點就不成立了。
畢竟,他碼字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靈感,也不需要什麼構思,書都還沒有發呢,也沒有感受到那種愧對讀者的感覺。
他之所以要等到這個時候碼字,完全是隻有這個時候可以碼字呀!
白天要上學,晚上要做飯和直播,當然只有深夜才能夠開啟愉快的碼字之旅了。
【悟空傳】這本書,是基於對【西遊記】的一種“魔改”,將師徒四人的經歷和性格都做了不少的調整,也增加了吃瓜群眾們喜聞樂見的諸多感情線。
全文都是用一種對話流的形式來寫,這種寫法很奇葩,如果是其他的這麼寫,一定特麼會被人噴的體無完膚的。
偏偏這本【悟空傳】卻還必須要用這樣的方式才能最好的呈現,因為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對於【西遊記】的背景和師徒四人的設定,都是有統一的認知和概念。
所以,無論你從哪個片段和點切入開始寫,都幾乎不需要做任何的背景介紹和一長段的鋪墊之類的。
簡而言之,一句“悟空”,一句“死猴子”,一句“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就能夠瞬間的將讀者代入到那個“上天入地打翻凌霄寶殿”,“千里迢迢趕往西天取經”的神話世界當中。
哪怕是王曉自己,照著腦子裡面的文字開始一個個打出來的時候,也等於說是重溫了一下整個西遊故事,將自己代入了其中。
……
網路,作為二十一世紀華夏最重要的文化之一,不僅是對這一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而且還輸出到了國外,甚至可以讓一些國外毒癮的網友,因為而戒了毒。
更重要的一點是,和所有的科幻一樣,華夏五花八門數以億萬的網路當中,匯聚了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層次的作者的各種奇思妙想。
這些奇思妙想以及所描述出來的奇幻世界,竟然對於未來的超級科技,有著不少的啟發作用。
十九世紀國外的科幻文學非常盛行,並且其中不少描述的未來科技,都再二十世紀成為了現實。
而從未來穿越而來的王曉卻知道,在未來的幾十年時間裡,國內外的科學界掀起了一場閱讀華夏網路的狂潮。
因為,有一位國外的科學家,在看了許多華夏的修仙之後,竟然奇蹟般的發現了一個二十一世紀非常重要的科學發現。
原來,華夏修仙當中所謂的靈氣亦或者鬥氣之類的,居然就是我們空氣當中含量非常少,性質非常穩定的惰性氣體,也就是氦氖氬這些排在元素週期表每一行最後一個的元素。
他透過對於一些修仙當中提到的功法,嘗試著對這些“惰性氣體”,也就是“靈氣”進行實驗和應用,發現它們真的在理論上可以實現修仙當中的諸多能力。
透過軍方的背景,王曉在穿越之前,就瞭解到,我國科學院的幾個院士,已經成功的透過這一觀點,論證了古代修真者御空飛行的秘密。
那便是透過某種能量的轉發,在體記憶體儲大量的稀有氣體氦氣,然後在飛行的時候,透過全身的毛孔進行釋放,便可以輕鬆自如的控制飛行的速度和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