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傷亡,攻佔城門,裡應外合,
並且,最讓他擔心的是,敵方可能知曉宛秋守軍的數量·······
子夔見公孫娥英如此鎮定,開始有所疑慮。
“我已得到戰報,你家王爺,也就是號稱‘戰勝’的軒轅橫,為抵禦蚩炎、氣宗聯軍,已經率大隊人馬出戰落神峰;
宛秋城守軍不過幾千老弱殘兵,難道我這十倍之師,還破不了你彈丸之地!”
其實,國師子夔自然知道,要公孫娥英棄城投降,不過是白費口舌。
可他素來謹慎,加之,有關宛秋守城情報是蚩炎國提供,真偽難辨,不敢貿然攻城,所以想進一步探聽虛實。
這也恰恰在公孫娥英的預料之中,所以她因勢利導,儘量爭取戰機,化被動為主動。
“國師為蘭陵重臣,難道不知道,有德者昌,失德者亡,其出無名,必成國殤的道理。”
公孫娥英,並沒有因為子夔透露的軍情感到驚訝;
反而出奇的平靜,語調一如既往的平和。
而這平和柔美的語氣,在子夔看來卻是不削與挑釁。
“願聞其詳!”
子夔開始有些焦躁。
本以為此次突襲,可以手到擒來,沒想到公孫娥英確乎早有準備。
要知道,為在本國爭取更多的實權,他可是此次出兵的始作俑者。
若稍有閃失,自己在蘭陵的地位恐怕一落千丈,甚至性命不保;
所以他不得不慎重其事。
公孫娥英見狀,繼續放慢語速。
“十年前,九洲諸國征戰不斷,你們蘭陵、蚩炎等國侵我疆土、害我百姓,佔我半壁河山,我軒轅軍民同心,浴血奮戰,最終收復失地,將你們趕出軒轅,也以天下蒼生為念,不願再起爭端,重燃戰火,所以並未向你蘭陵興兵問罪,十年來,軒轅、蘭陵相安無事,百姓再無戰火之苦;
然十年後,國師帶兵再犯,如此無端戰火你可知受害的兩國軍民,你這無德之舉,豈不是害人害己!我勸國師放下屠刀,率將士們返回蘭陵,讓他們和父母妻子團聚,共享天倫,不必因這無情的戰火,血灑宛秋,埋骨荒野!”
公孫娥英一席話字字鏗鏘、句句在理,且語重心長、悲天憫人,在場兵卒無不為之動容。
加之,軍中很多士卒皆為老兵,他們也經歷過十年前的廝殺,深知戰爭血腥和殘酷。
公孫娥英的話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在蘭陵軍陣中激起陣陣騷動,部分將士已經開始竊竊私語。
“國師,何必與她爭口舌之利。”
見此情況,飛行銀甲軍的統領有些焦急。
“兵貴神速,國師率軍本就是突襲,那公孫娥英雖已經是修元到‘純金氣界’,但一看便知懷有身孕,若遲遲不攻城,恐生變數。”
“將軍帶兵多年,當知道用兵在乎士氣,如今公孫娥英巧舌如簧,亂我軍心,若不加以辭令,恐怕將士們有所懈怠;
公孫娥英已是有孕在身,但高擎將軍也曾聽說過戰神夫婦的威名,這公孫娥英可是不比戰神本人遜色;
更何況,你可注意到她身旁那名騎著棕熊的老者?”
高擎隨著子夔所示,朝著朱丹老將軍方向看去。
眼前的老人雖年過六旬,可精神矍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