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便是陽明公悟道的地方了吧?”王庸心有所感一般,忽然抬起頭看向前方一座石窟。
石窟上面“陽明洞”三個字,整個洞窟並不大,一分為二,類似於一室一廳的建築格局,只不過這是天然形成的。
石窟的石壁跟洞頂上,都刻著不同的字跡,是歷代文人騷客們留下的。
而作為主人的王陽明,反倒是並沒有留下什麼字跡。
王陽明當初就是坐在這個石窟裡完成了悟道。
“現在是白天,人太多了,看來只能等晚上再來了。”王庸掃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暗暗道。
於是王庸轉頭離去。
入夜,一個人影如風似雲輕輕飄落在陽明洞前。
正是王庸。
此時的龍場終於散去白天的喧囂,變得寂靜無聲。
王庸走在小路之上,入眼處,是一座座的牌坊跟牌匾。
“明德”
“親民”
“至善”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天地常新”
“培養元氣”
……
林林總總,有出自儒家典籍的,有後人贈與王陽明的,還有從王陽明理論中摘錄的。
王庸每看過一塊牌匾,便有一種全新的體悟,彷彿徜徉於五百年前的龍場,面臨著各色先賢大儒們的親身教導。
進入陽明洞,王庸就地盤坐下來。
王庸就像是一個祭拜先人的虔誠後輩一樣,用真誠而質樸的目光打量著周圍。
夜風呼嘯,從洞外吹入,在洞內幾經盤旋,發出一陣嗚咽之聲。
有枝頭尚未凋零的葉子輕輕落下,動作舒緩,恍如時光被誰按下了慢放鍵,只有王庸的心意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裡面穿梭。
嗡!
王庸目光一閃,臉上盪漾起層層明光。
他似乎真的穿過了五百年的光陰,看到了什麼。
一個高冠大袖的男人從洞外緩緩而來,他皺著眉頭,苦苦思索。看到前方有一座洞窟之後,下意識就走入洞裡盤坐下來。
跟王庸盤坐的姿勢一模一樣。
然後就此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