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典籍依託,王庸編選的《國學正典》就無法做到嚴謹。
一部不嚴謹的書籍憑什麼流芳百世?
做夢呢!
這就是周道鯉的底牌。
“我覺得,咱們不如做的更狠一點!提前找關係把全國範圍內僅存的那些孤本典籍都借調過來。哪怕是影印本,也一本不少的拿走,堅決不給王庸留下。徹底切斷王庸查閱這些孤本的源頭!”李正一臉上兇光閃爍,道。
“還是李老弟心思縝密啊!事不宜遲,那就立即去做吧。至於這個茶碗跟茶壺,記在我的賬上,一塊賠了就是。咱們什麼身份,沒必要跟人家一個開茶樓的小老闆計較這點得失。”
“周兄所言甚是,那就多謝周兄了。”李正一拱手道。
目送周道鯉離開。
直到周道鯉背影消失,李正一才用微不可查的聲音罵道:“沽名釣譽!你以學術研究的名義侵吞經費的時候,怎麼沒想到體諒一下國家財政的不容易呢?”
…………………………
燕京一棟寫字樓六層。
王庸跟千葉真昔、李在先等人齊聚一堂,坐在臨時會議室裡進行著誓師大會。
因為南越、新家坡等國家的加入,現在的《國學正典》編委會已經擴大到了十二個人,至於下面負責瑣碎事情的人手就更多了,足足五十多人。
這麼一個龐大的團隊,必須協調好分工,不然只會拖累進度。
“首先感謝大家的參與。”王庸坐在最前方,站起身衝所有人鄭重一鞠躬。
“此次《國學正典》的編纂,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做好了,或許我們可以藉此完成三不朽中的‘立言’;做不好,咱們將會成為整個東亞地區的笑柄。當然,因為有我的存在,或許屆時嘲笑我們的人還要多一些。”
聽王庸說到這裡,所有人都笑起來。
確實,王庸得罪的人可不算少。除了東亞地區,美國也是王庸得罪的重災區。
王庸自己也笑一會,接著道:“假大空的東西我就不說了,咱們在座的都是這行的專家,說那些玩意誰也不會比誰差。我只說一點,那就是學問的究極目的是什麼?名?還是利?都不是,是學貴有用,是經世致用,是篤實尚行。學問做不到這方面的,都不能稱之為聖人。而咱們的《國學正典》,便是以‘學以致用’為目的,讓普羅大眾在讀過這本書之後,能夠真心實意的受到啟發,獲得感悟,提高思想。
現在咱們編委會是五國兩地的學者,對應的也是五國兩地的民眾。這就對我們提出了莫大挑戰,怎麼才能編出一本通用於這五個國家的書籍呢?這五個華夏文化圈的國家民眾能夠讀懂,那麼非華夏文化圈的民眾能不能讀懂呢?我們除了編寫五國語言版本之外,還要不要也編寫一個英文版呢?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編寫英文版?”在座學者聽到王庸這句話,都有點震驚。
本以為這本書面向整個東亞區域已經夠牛比了,王庸竟然還想面向全世界?
那可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啊!
畢竟東西方的文化觀念不同,編寫英文版的時候少不得要考慮文化相悖的狀況。
這樣一來,工作量卻是大大增加。
當場,就有幾位學者提出了疑問,懷疑能不能做到。
“事在人為,能不能做到,還得先做了才能知道。我覺得可以試一試。”李在先首先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