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猶栽樹,旁人莫笑痴。古來雖有死,好在不先知。”
這是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詩。當時袁枚七十歲高齡栽下一棵樹,旁人笑話他這把年紀還栽樹,能不能看見樹長大都未可知。袁枚便寫了這首詩回應。
意思是不能預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那種知曉自己哪一年哪一月死亡的人生,最可怕。
杜如會現在就明顯屬於後者。
今天晚上醫生打來電話告訴他,最新的體檢結果已經出來,他體內的癌細胞開始擴散,恐怕活不過一個月了。
這也是杜如會今晚情緒失控的原因。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那種等待死亡的過程,足以讓人癲狂。
可是杜如會眼睛卻死死盯著“七十猶栽樹”五個字,漸漸有一抹光芒亮起。
“袁枚七十歲的時候栽下一棵樹,哪怕看不到這棵樹長大,卻也給後人留下了一片蔭涼。那麼我呢?我又能給後人栽下一棵什麼樹?促成《國學正典》獲得國家圖書獎?似乎跟我關係不大,要不是王庸運氣逆天,恐怕《國學正典》在小組排名中就已經被淘汰了。那麼說起來,我還是沒能做下點什麼,為這世界留下最後一絲善意。”
杜如會喃喃自語著,跟著了魔一般。
轟隆,嘩啦啦!
又一聲驚雷響過,大雨驟然而降。在乘涼的人們拿著小馬紮,瘋了一樣往家裡衝。悶熱的天氣轉眼間就變得清涼起來,一股混雜著泥土氣息的雨氣,被風送進窗戶縫隙,迥然於空調吹出的冷氣。
隨著雨滴敲打窗戶,杜如會正坐在電腦前,快速的敲打著鍵盤。
噼裡啪啦的聲音在空曠的書房裡迴盪,游標跳躍出現的每一個文字,似乎都帶著特殊的力量,讓杜如會本已衰亡的身體,恍如迴光返照。
兩個多小時,杜如會終於噙著一抹笑意結束了敲擊鍵盤。
“這下應該可以了吧?”杜如會瀏覽一遍敲出的近萬個文字,道。
然後輕輕移動滑鼠,將這一萬個字分成幾段分別傳送出去。
滴滴滴,杜如會微博上瞬間多出來五篇新博文。
只是杜如會本來的關注人數就不多,更別說日夜蹲守在微博下留意他新動態的鐵粉了。
博文發出去足足二十幾分鍾都沒有一個人回應。
這讓杜如會不禁有點失望。
難道做一件好事就這麼難嗎?
這時,杜如會電話忽然響了起來。
卻是杜如會一個老友打來的。
一接通,對面就用詫異的語氣問道:“老杜,你瘋了?你發這種博文圖什麼?”
杜如會相當淡定的回答道:“圖良心。”
對面聽到杜如會的回答,一滯。作為老友,他當然清楚杜如會如今病情,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杜如會臨死前做出這種舉動,似乎可以理解。
只是……這舉動未免太大膽了一點吧?這可是會在整個學術圈引發一場地震的!
“唉,老杜,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你就沒想過你這麼做了,萬一沒起到效果。你曾經帶過的那些學生會遭遇什麼樣的區別對待嗎?”
杜如會目光篤定,道:“沒想過。因為他根本不會輸!”
“他?誰?”
“一個你終將看到他的崛起,而我卻肯定看不到了的人。”杜如會說完,就結束通話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