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之後。
這家在南韓頗具影響力的傳統媒體,在其網站上掛出來一個頭條。
《文化界的三國諜戰——兩死一傷故事裡的雲詭波譎》。
標題故意沒有提及王庸,甚至在正文中也只是採用了代號,“來自華夏的先生”。
可文中對於先生詳盡的背景描述,就差把王庸倆字明目張膽的寫出來了。任是再蠢的人看了也能猜出新聞主角就是王庸。
這家媒體的主要陣地在傳統紙媒,其實網站流量不多。但是卻有不少業內同行喜歡瀏覽這家媒體的網站,扒稿子。
新聞剛掛出來的第一時間,就有另外一家入口網站的編輯看到了這條新聞。
那入口網站編輯看完之後心中先是一驚。
“這稿子裡的主角不就是王庸嗎?李老師已經對他下達了封殺令,這樣搞真的沒事?”
“東亞晚報也是南韓老牌媒體了,他們既然敢放出這條新聞,應該是早就得到了什麼內幕訊息。只不過他們是晚報,還沒到發行時間,所以先在網站放出來。嗯,一定是這樣的!既然人家都不怕,我們怕什麼?轉載!”
於是這家叫做草帽網的入口網站也有恃無恐的轉載了這篇新聞稿。
其他新聞網站一看,連國內三大入口網站之一的草帽網都放開了限制,那他們這種小站怕什麼?
紛紛開始轉載或者抄襲原稿。
於是有關王庸的這條新聞以野火燎原般的速度,迅速燃遍了整個南韓網路。
但凡有上網習慣的人,都看到了這條新聞。
“我的天吶,在我們國家的土地上竟然會發生這種事情!矮子國確實讓人厭煩啊,跟他們在戰爭年代做出的醜陋罪行沒什麼兩樣!”
“幸運的是沒有波及我們國家的學者們,那些人可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啊。華夏給個大熊貓都不會換呢!”
“呵呵,你們還是自己留著吧,我們國家的大熊貓可不敢跟你們國家的磚家比,比不了,比不了……”
這卻是一個混進南韓論壇的華夏人。
“樓上的掌櫃滾出!看見你們跟東洋自相殘殺,身為南韓人就是忍不住的高興啊。我要把這條訊息擴散出去,讓所有南韓人都跟著樂呵樂呵。”
南韓網友全都在看熱鬧,幸災樂禍的同時還積極主動的轉發新聞。
什麼通訊軟體,什麼小眾論壇,什麼朋友圈,全都被王庸跟東洋人之間的生死大戰佔據。
他們的心態很簡單:這是華夏跟東洋之間的撕逼,這種醜聞一定要最大範圍的曝光!
一下子,王庸在南韓變得人盡皆知,所有人都知道王庸來了南韓,還差點出事。
慶州茶室內。
夜幕降臨,以李在先為首的各路專家們準備轉移陣地,找個好館子大吃一頓。
可才出門,一個專家隨手開啟手機,然後就看到了一條讓他震驚的訊息。
“怎麼……可能?”那專家失聲道。
“怎麼了?就不能穩重點?”李在先斥責一句。
“李老師,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