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山下智向前一步,聲音喑啞的道。
王庸針鋒相對,與其對峙而立:“來華夏這麼久,你迫不及待回國的心情我能理解。放心,雖然我嘴上說趕盡殺絕,實際上我還沒殘忍到那一地步。我會自掏腰包送你一張返程機票的。”
“還是你自己留著用吧。可以去我們大東洋領略下真正的漢學文化是什麼樣子!”
決戰還沒開始,現場已經硝煙瀰漫,兩人說話隱含殺氣。
韓粒手持話筒,圓場道:“眾所周知,華夏古代文化中君子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流傳到現在,多數人只記得了禮、樂、書、數四項,認為做好這四項就是君子。實際不然,射跟御也是極為重要的兩項。射,顧名思義為射箭技術;御則是駕馭馬車的本領。大而化之,就是強調君子不能只坐在家中讀死書,也要鍛鍊身體,行走紅塵。咱們今天的比拼專案就跟此有關。”
“哇,聽介紹好像挺帶感的啊!”
“不管咋樣,肯定比單純的嘴炮好玩就是了。估計是兩人打架,就跟古代武林高手踩梅花樁對對子一樣。不光要對的上對子,還要想方設法將對手打下梅花樁。”
“什麼梅花樁,一看就沒文化!君子六藝中的射術分五種,分別是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御,同樣也分五種,我一時半會想不起來了……反正不可能是踩梅花樁就對了!”
“切!裝什麼文化人,你不也一知半解?”
觀眾們交頭接耳說著。
吳正權坐在評委席,距離觀眾最近。他之前被王庸反懟一次,形象大跌。
這時候聽見觀眾們的話語,忙不迭的接茬道:“這位觀眾說的沒錯。射術確實分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
白矢就是箭枝穿過靶子而箭頭髮白,表明發矢準確而有力。參連是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矢矢相屬,若連珠之相銜。剡注是考驗熟練度,瞄時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算是一種禮儀,當臣與君一起射箭的時候,臣與君並立,臣子要後退一尺表示禮讓。井儀的技術最難,要求四矢連貫,皆正中目標。做到這地步在古代就堪稱神箭手了。
至於御,分為鳴和鸞,逐水車,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基本都是咱們駕照考試中的要求內容,無非駕車禮讓、過彎小心謹慎不出錯等等。”
“哦,原來是這樣啊!還挺講究的。話說我這拿到駕照五年的老司機,是不是也算具備君子六藝之一了?”觀眾們恍然大悟。
吳正權臉有得色。這次應該能給自己挽回一點臉面了吧?能在全國電視觀眾面前留下個博學多才的印象了吧?
只是吳正權想的美,有人卻不想成人之美。
那人就是王庸。
王庸哂笑一聲,轉頭看向吳正權,道:“吳教授還真會講笑話。‘逐水車’要求隨曲岸疾馳而不墜水,想象一下咱們開車在川藏線上以120邁的速度行駛,這是普通司機能做到的嗎?‘過君表’要求經過天子的表位有禮儀,這句話可能大家不懂,舉個例子:歷年國慶檢閱,那位給1號開車的就是最標準的過君表。這也是普通司機能做到的?至於‘舞交衢’的過通道而驅馳自如,那就是相當於在只容得下一車的窄巷子裡開車。在座老司機誰敢保證絕不剮蹭一下?有的話請舉手。”
觀眾們面面相覷,沒人舉手。
川藏線飛馳,廣場檢閱開車,窄巷自如通行,這三項隨便一個都不簡單!這哪裡是駕照要求內容?分明是特種兵要求內容才對!
“靠,差點被騙了!原來也是個不懂裝懂的!”
“誤人子弟!幸虧有明白人,不然還真以為我已經是六分之一個君子了呢!”
觀眾們紛紛斥責吳正權。
吳正權聽得臉色通紅,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
王庸!你為什麼一定要針對我?人家只是想給自己增加點鏡頭,就這麼難嗎?
吳正權無聲吶喊,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