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門,隔絕兩個世界。
一面是悵然若失的王庸,另一面則是決絕而去的切茜婭。
兩人相識的場面就像是一幅幅默片電影,同時在王庸跟切茜婭腦海裡回放。
不同的是兩人的反應。
王庸是華夏古代才子佳人、鏡花水月式的傷感,切茜婭卻是紅塵煉心、人間修道般的堅定。
王庸,落了下乘。
只是,十幾分鍾後,明明已經在雙方情感上落入下乘的王庸,卻作出一件愈加下乘的決定來。
王庸要去墮落天使歐洲總部走一趟!
切茜婭包庇王庸,已經明確的觸及到了整個墮落天使集團的利益。沒有人希望被殺之後,兇手反倒是被自己人包庇,仇恨無法得報。
這是作為利益共同體的基本原則,這一點絕對不容打破。而現在切茜婭卻將其打破了,註定要成為墮落天使的內部公敵。
切茜婭此行,卻是有死無生。
王庸輕輕吹聲口哨,撇撇嘴道:“你說的輕巧,讓記憶定格在最美好的時刻。我反倒覺得最美好的記憶永遠在下一刻。你沒負我,我堂堂一個大男人豈能負你?”
說著,王庸手中心月狐軟劍一揮,只見一道劍光劃過,半片門板應聲飛起,跌落地面。
王庸瀟灑的從劈出的通道里走出。
如果被酒店工作人員看見這一幕,一定會哭的。放著好好的路不走,為什麼一定要裝比?明明隨手一擰,門就會開的!
王庸的興之所至的裝比風格別人當然不會理解。反正又不用王庸賠錢。
一邊走,王庸還邁步高歌。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是倉央嘉措的詩,跟那首著名的《那一世》一樣,都是用情至深的山盟海誓。
兩個人不相見、不相知、不相愛,就不會有種種佛家業障。歷代僧廟都是如此宣傳的,只是他們卻不知道,佛也有愛。只是在愛過後成了佛。
就如倉央嘉措。
一路吟唱著,王庸下了電梯。
等到走出酒店,詩句也正好結束。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