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昂首挺胸進了火車站,買票。售票員都被嚇懵了,半晌才手忙腳亂的給王庸出票。
等王庸走入車站裡面,外面才響起一陣熱烈的歡呼聲,為王庸喝彩起來。
有時候,人們缺少的只是一個敢登高一呼的人而已。
&nan哦。”林千眼就跟一個小女人一樣,偎依在王庸身上,兩眼亮晶晶,有一種叫**慕的東西閃動。
王庸卻是滿頭黑線。
如果這話換成鍾心講,王庸會覺得很正常。畢竟這種話符合鍾心的年齡跟性格。
可林千眼作為一個頂尖殺手,一下就能廢掉一群混混,說這種話只會讓王庸有一種古怪的感覺。
說不上來,卻體會不到被誇讚的驕傲感覺。
等到坐上車了,王庸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因為他自卑了。
他面對林千眼,一個不遜於他甚至讓他幾次吃癟,就連啪啪之時都要在他上面的女人,能不自卑嗎?
在王庸心中,林千眼才是那個強勢的人。該依偎著說出那番話的是他才對。
“艹!我怎麼能有這種心理?這是男人的屈辱!”王庸恨恨想到。
跟王庸爺爺齊名的一位國學大師,南先生就曾講過一番話,便是說明王庸這種自卑心理的。
“我常說,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會傲慢,因為自卑的人曉得自己沒有什麼,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自己很充實的人,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因為他心裡沒有你也沒有我,他看天下人就是黑壓壓的一堆,他不管這些。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憐人,都有自卑感,因為有自卑感,反過來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這個道理。”
在南先生的眼裡,王庸卻是一個可憐人。
而這種可憐,會造就王庸的自我封閉跟傲慢。會讓他無法開啟心懷公正的看待世界。
南先生將這種傲慢比作佛家裡的“增上慢”,還用了螳臂當車的例子舉例說明危害性。
“中國文化裡莊子有一個比喻傲慢的典故:“螳螂當車”,他說螳螂發起脾氣來,舉起兩隻細長的手臂,想把車子擋住,不讓車子過,結果可想而知,不但被壓扁,連漿都出來了。莊子這句話是比喻人“自不量力”,超過自己能力、智慧範圍的事非做不可,螳螂當時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勇氣,想用兩隻手臂去擋車了?就是因為“我慢”。一般人常說:“格老子,我不在乎!”你不在乎就變成肉醬啦!”
一想到那個被壓成肉醬的螳螂,王庸就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
“你怎麼了?”林千眼察覺王庸狀態不對,問道。
王庸緩緩搖搖頭:“沒什麼,突然想到了一些道理。自我反省,嚇到了。”
《易經》中講君子,“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意思是君子跟朋友喝著酒,天上忽然打下一個雷來,君子被嚇得一哆嗦,立馬開始反省自己的過錯。
王庸就是類似這樣,意識到自己有錯之後心裡害怕,開始主動反省。
這便是一個人做學問應有的態度。不止學識要高,為人處世上的原則也要與學識相匹配。兩者合起來才能稱作學問。
“哦。”林千眼撇撇嘴,沒再接著問。
在她看來,道理這種東西還用去想?拳頭大不就是道理?
她信奉的卻是跟王庸截然相反的一種處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