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河的分析,確實讓趙主任和劉宏圖沒了之前的樂觀。
主要是他們也確實沒有遇到過這種爆發銷售的場面。
短期內爆發銷售的書不是沒有,但是那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作品,比如說偉人選集。
而像《大國崛起》這種突如其來的暢銷產品,也讓他們有些不知道該如何評估。
在這之前,他們確實沒有太考慮過所謂“市場容量”的問題,畢竟前些年在國內,哪有市場這一說。
“我看這樣吧,還是加印二十萬冊看看吧,如果銷售放緩,這些就等讀者們慢慢消化。”
趙主任斟酌了一下,還是決定採納李長河的建議。
因為他覺得李長河說的蠻有道理的,國內的讀者人數其實跟文化知識群體數量息息相關。
像農村廣大的人民群眾,絕大部分對《大國崛起》這類的書是不感興趣的。
真正感興趣的,還是有一定文化底蘊和閱讀愛好的群體,這部分人主體就是學生和機關幹部以及部分工人群體。
而事實上接下來的這些天的銷售確實如同李長河預料的那般,開始放緩了。
雖然伴隨著《大國崛起》口碑的發酵,每天暢銷的冊數依然是個不容小覷的數字,但是卻沒有最初那麼瘋狂的出貨量了。
而領了錢回到家的李長河又休息了幾天之後,這天來到了張士奇的四合院。
只是到了之後,發現囡囡正在院子裡玩。
“舅舅!”
看到李長河進來,囡囡立刻開心的跑了過來。
院子裡,李曉君她們正在收拾東西。
“你們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看到李曉君她們,李長河有些詫異。
她們不是回東北了嗎?
這才幾天啊,就回來了?
“在那邊又沒什麼事,辦完戶口,我跟你姐就回來了。”
“對了,長河,我正好有個事找你呢!”
“伱還記得我們屯子的生產隊長,我那個三大爺嗎?”
“陳西嶺是吧!”
李長河當然記得他,說起來當初李曉君分家,還多虧了他出面。
後來李長河弄回來的人參,也是他給找的路子。
這人還是有一定的見識的。
“對,這次我回來之前,三大爺找我了,讓我給你帶個話。”
“他讓我問你還要不要那種百年老參?”
“百年老參?”
“他打聽到了?”
李長河若有所思的說道。
“這樣,你跟我說說,具體怎麼回事?”
“這個,得從我辦戶口那事說起。”
時間回到幾天前。
陳愛國在李曉君的提醒下,一大早起來,就去辦理遷轉戶口的手續。
其中第一站自然就是大隊。
大隊裡面,陳西嶺正在看報,看到陳愛國走進來,看了他一眼。
“愛國,我聽說你這次回來可了不得啊,還帶了外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