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1977:開局相親女兒國王>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英代理人 (1 / 4)

第185章 大英代理人

來港島發展,李長河並不只是說說,他是認真的思考過的。

從白銀期貨開始狂飆起來的時候,李長河就在考慮接下來的發展了。

其實八十年代對李長河這樣的重生人士來說,不算特別友好,比不上九十年代。

因為改開的前十年,從79年往後這十年,是大學生和文學的黃金盛世。

大學生趕上了國家改開,加上幹部年輕化的使用標準,這十年裡能得到快速提拔,是職場上升的黃金時期,可惜李長河不打算從政。

而文學還是那句話,是文學盛世,但是對李長河來說,這個盛世太小了。

塑造個人的金身是不錯的,但是對於整個國家而言,沒什麼意義。

而經濟方面,就是李長河覺得不友好的地方。

雖然改開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但是在整個方向上,上層也是在不停的摸索。

最重要的是,前期十多年的經濟改革,幾乎都是以國企改革為主。

當然,這時候國家也沒有私企,還沒有提出私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就是李長河面臨的尷尬的地方,想在經濟方面有所發揮,私有經濟不允許。

八十年代的成功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在改革中進行投機和後來的國企改制上面發家的。

這種事情李長河並不想去做,畢竟他搞經濟又不是單純為了錢。

而國企政策方向,他又很難用前世的經驗去引導。

因為整個國家的決策不會因為你一人之言去做嘗試。

說白了,他表現得再天才,也只是個年輕人而已,就算寫出了準確的方向,有幾個會信和認可的?

再說,每一個政策的落地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你說的準就一定對,有些事情,對的答案不一定是最優的答案。

況且改開的前十年,國家整體都在以引進技術和裝置為主,為各種產業做基礎佈局,相當於蓋房子打地基。

也因此這十年,李長河如果想有所發展,從想在房子內部做改動是很難的。

最好的方向,還是從外部,比如說多搞錢,買更好的材料打更深的地基。

再比如說從外部搞技術,例如藉著大英私有化的機會,搞到汽車技術,然後再轉入國內進行“合資”轉移。

所以這十年,李長河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做一隻下金蛋的雞,但是這隻雞並不適合放在大陸,因為保不齊有人會殺雞取卵。

而拋開大陸,港島就是最合適的地方,是這十年過渡的最佳中轉站。

一方面可以優先投資大陸,另一方面,自由港的設定,也讓他的資金可以在全世界流通,賺取利潤。

然後等到九十年代,個人經濟放開之後,李長河再全力進軍國內。

李長河自始至終,都明白他的未來重心一定會在大陸。

因為他很清楚,真正的巨無霸企業,只有在中美這樣體量的國家才會出現。

日韓港島西歐這些地方,哪怕做成壟斷,其實體量也就那樣。

地域和國家體量限制了企業的規模,這從後世中美兩家企業的估值上就能看的出來。

而聽道李長河的話之後,包鈺剛有些詫異,也有些驚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