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有好訊息?」陶玉書語氣輕快的問道。
「是。」梁伯韜乾脆利落,「經過這段時間的關注,我們已經篩選出了一批可疑的賬戶,這些賬戶很有可能就是新聞集團提前佈置好的暗線。」
聽他這麼說,陶玉書的眉頭輕,「確定嗎?有證據?」
「確鑿的證據很難抓,但交易資料不會騙人。」梁伯韜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語氣慎重道:「而且我掌握到了一個資訊。」
陶玉書的臉轉向梁伯韜,她知道這才是梁伯韜要說的重頭戲。
「什麼資訊?」
「就在一週之前,滙豐銀行批了一筆高達4億美元的貸款!」
4億美元!
換算成港元就是差不多30億,不管是在香江還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筆龐大的貸款數字。
銀行不是慈善機構,如此龐大的貸款等閒公司是不可能借到手中的。
放眼香江,能讓滙豐給予這種待遇的公司也是屈指可數。
「查不到放貸物件,對嗎?」陶玉書問。
「對。」
如果是香江的大公司貸款,沒必要隱瞞訊息,想要隱瞞這種訊息也很困難,
那麼就只能是外資貸款。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大規模資金流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外資透過貸款的方式進行經營活動也很正常。
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普通的經營活動可是很難貸這麼大一筆錢的,除非是涉及到大規模的收併購或者是投融資。
最近香江的商界風平浪靜,至少在陶玉書和梁伯韜的層面還未聽說過有哪家外資即將有大動作。
如此一來,這筆貸款資金去向的可能性指向就越來越明確了。
「伯韜,我記得李家大公子現在是滙豐銀行董事吧?」
陶玉書的一陣見血,讓梁伯韜陷入了沉默。
李嘉誠的發家史港人再熟悉不過,其中有一個關鍵節點就是他結識了當時滙豐銀行的大班沈弼。
可以說,沒有當年沈弼的鼎力相助,就沒有如今名震香江的首富李嘉誠。
因此多年以來,李嘉誠一直與滙豐銀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在八十年代初期,李嘉誠便已擔任滙豐銀行董事職務,數年之後更是成為了滙豐銀行董事局執行副主席。
然而就在1992年,李嘉誠先是將香江「商委會」的名字讓給了長子李澤鉅。
這個會議被稱為「香江商務局」會議,在商界地位非凡,意義重大,歷屆出席該會議的無一不是香江商界極其有名望、地位顯赫的人物。
那一年的商委會,一共有18位商界名流和3位非官方議員參加,時年僅有28歲的李澤鉅在一眾大佬當中年輕的可怕。
就在那一年,李嘉誠還幹了一件讓香江商界為之大跌眼鏡的事。
他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辭去了滙豐銀行執行副主席職務。
這一做法在當時立刻引發了外界的種種猜疑,以為是不是長實內部發生了什麼變動。
就在眾人紛紛瞪大了眼晴準備一探究竟時,滙豐銀行的一則對外公告盡消大眾疑慮一一李澤鉅進入滙豐銀行董事局,擔任董事職務。
先後兩件事,李嘉誠向香江社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訊號,他在為長子接班而鋪路。
李嘉誠是梁伯韜的伯樂,而且多年來對他一直頗為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