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手續上的繁瑣,改名勞民傷財,至少要花幾百萬港元,最關鍵的是「玉郎機構」這個已經屹立的十年的香江第一漫畫品牌的價值頃刻間瓦解。
玉郎機構行政總裁由陶玉書變更為其胞妹陶玉墨,這件事早在一週之前就已經公告,但投資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陶玉墨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給公司改名。
如此自毀長城的無厘頭舉動,實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本來這兩年「陶氏雙姝」的名頭在香江商界頗受人矚目,如今看來,這位陶家二小姐完全名不副實,恐怕是借了姐姐的光,被人吹噓起來的。
改名的操作直接敗壞了廣大投資人對陶玉墨這個新行政總裁的信任,訊息公佈後玉郎機構當日股價大跌超8%,次日又跌3.6%,市值蒸發超6億港元。
陶玉墨初初上任總裁,便被市場來了個下馬威,心中很是不忿。
在接受《明報》採訪時表示:「玉郎機構的品牌價值不在‘玉郎」二字,而在公司多年來精心培養出的藝術家,和這些藝術家所創作出的作品。」
作為對投資人用腳投票的反擊,她又在採訪時補充,「喜歡‘玉郎」這兩個字的投資人,可以去投資玉皇朝。」
這篇採訪發表之後,頓時又在市場上引起一片譁然。
此前玉郎機構內部就有傳言,說這位陶家二小姐性情與其姐姐大相徑庭,如今一看,果然不同。
簡直就是火爆小辣椒!
陶玉墨的言論無疑是在反擊之前市場對她決策的反應,讓投資人去投資對家公司,這差不多相當於國營飯店服務員毆打顧客了。
這是拿我們當要飯的了!
是可忍,敦不可忍!
不少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直接用腳投票,開始拋售玉郎機構的股票。
不對,現在應該叫泡泡宇宙了。
陶玉墨上任第7天,泡泡宇宙股價暴跌16.6%,市值一路狂瀉至46.2億港元。
如《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等明報企業的對家,看到這種情況立刻在自家報紙上發表了一番對泡泡宇宙的唱衰。
散戶拋售、媒體唱衰、機構觀望,更名後的泡泡宇宙出師不利,公司內部謠言滿天飛,一時間大有風雨飄搖之感。
而就在二級市場投資人們罵罵咧咧的時候,陶玉墨又站出來了,公開對投資人喊話。
說泡泡宇宙的股價被嚴重低估,她已向董事會提交回購方案,將在10個工作日後以個人名義回購1億港元的公司股票。
訊息見報後,許多投資人都認為陶玉墨這是認識到了市場的無情和投資人的作用,開始滑跪了,不少人幸災樂禍。
而在資本市場上,受此訊息影響,泡泡森林股價短暫回升,但很快又萎靡下去,證明市場對泡泡宇宙的換帥仍然缺乏信心。
緊接著,新的一週開始,有投資機構果然發現市場上有人在大量掃貨,泡泡宇宙股價立刻應聲而漲。
僅僅兩天時間,泡泡宇宙股價大漲13%,把之前跌出去的股價漲回來了大半,
市值重回50億以上。
這個時候玉郎又對外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之一兼行政總裁陶玉墨女士持股比例達到5.2%。
到了這個時候,許多投資人回過味兒來了,大家都被陶玉墨給涮了。
什麼火爆小辣椒啊,分明是心狠手辣的魔女。
她先是發表不當言論影響公司股價,又趁機抄底。
不少意氣之下拋售了泡泡宇宙股票的投資者怒火中燒,紛紛致電證監處,舉報陶玉墨操縱市場。
結果證監處調查後卻表示:陶玉墨的行為不構成操縱市場行為。
操縱市場行為是證監處打擊的重點物件,投資人舉報陶玉墨倒不是無的放矢。
她是泡泡宇宙高管,具有公司決策權,與投資人的口舌之爭造成公司股價大跌,確實具備操縱市場的特徵。
但判定這種行為的成立有兩個很重要的要素,一是利用資訊優勢和二是短期內抄底獲益。
這二者陶玉墨都完美的規避掉了,口舌之爭談不上什麼資訊差,股票回購也是提前宣告、公告並提報董事會同意的。
整個回購過程公開透明,陶玉墨在回購之後手中的股票價值確實有浮盈,但她並沒有拋售牟利。
調查結果出爐後,許多利益受損的投資人義憤填膺,對陶玉墨恨的牙癢癢,
偏偏又拿她沒有一點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