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日本成了美國事實上的殖民地,崇美情緒是國家性的。
《舌尖上的中國》早在《紐約客》連載發表時,就已經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美國出版之後受到的歡迎更甚,這自然讓河出書房更加重視。
去年八九月份,他們便積極聯絡林朝陽打算引進這部作品,當時林朝陽給河出書房的稿件是英文版的。
河出書房拿到稿件之後也很重視,花了大半年才完成了翻譯工作。
林朝陽跟出版社、編輯打了十幾年交道,很理解他們的這種行為,沒事聯絡聯絡感情,方便以後更好的組稿嘛,
兩天後的下午,林朝陽來到啟德機場,北村美裕下午3點的航班到香江在通道口等了快20分鐘,林朝陽便見著北村美裕從通道出來,身後還跟著個個頭不高的中年男人。
北村美裕地春地自後的男人亦步亦趨。
「林桑,辛苦您了!」
還沒走到跟前,隔著幾步遠,北村美裕便主動鞠躬問好,態度殷勤而謙卑。
「北村女士,好久不見了!
林朝陽笑呵呵的衝著她打了個招呼,然後眼神落在了北村美裕身後的男人身上。
「啊,忘了給您介紹。這位是村上老師,是我們日本國內很有名氣的作家,也是負責《舌尖上的中國》的翻譯家。」
「林桑,久聞您的大名!」
男人在北村美裕介紹後向林朝陽鞠躬問好。
林朝陽本來就看男人眼熟,經北村美裕這麼一介紹,他更加確信了,問道:「是村上春樹先生嗎?」
村上春樹抬起頭,面色微微驚訝,「是,正是在下。」
北村美裕笑著說道:「沒想到林桑也知道村上老師。」
「北村女士說笑了。村上先生如今名滿日本文壇,聲國際,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聽看林朝陽的讚譽,村上春樹有些受寵若驚,又鞠了一躬表示感謝。
「我們還是上車聊吧。」
林朝陽提議,北村美裕和村上春樹從善如流,
車子開進啟德隧道,林朝陽和北村美裕、村上春樹一路閒聊,他很好奇村上春樹這麼大名氣的作家是怎麼會成為《舌尖上的中國》的譯者的。
後世在國內,村上春樹擁眾多,他的諸多作品也成為了許多文青的必讀書目,名氣大的離譜,幾乎直追某些過世多年的文豪。
在國際文壇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多年以來一直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可惜卻年年陪跑,到最後已經成了熱梗,每年諾獎前後便會被拉出來討論一番。
而現在的村上春樹,如林朝陽所說,在日本國內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了。
不過他的作品這兩年才剛剛走向國際,在國際文壇的名氣還遠不如現在的林朝陽大。
村上春樹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寫作,初入文壇便獲得了群像新人文學獎,
芥川獎等獎項,之後幾年陸續創作了多部作品,在日本國內名氣越來越大。
直到1987年,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出版,當年銷量達到了150萬冊,一舉打破日本文壇多年的沉寂,創造出了「村上春樹現象」。
《挪威的森林》的火爆,也讓他成為了日本文壇80年代的領軍人物。
像這樣的作家,跑來給《舌尖上的中國》當翻譯,看實令人感到好奇。
「村上老師少年時就開始接觸歐美文學,步入文壇以後除了創作,
還將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翻譯英美文學上。
您可能不知道,他以前可是一邊經營著酒吧,一邊寫,一邊翻譯英文作品,菲茨傑拉德的一些作品都是由他翻譯的—.」
北村美裕說起了村上春樹會翻譯《舌尖上的中國》的原因。
村上春樹在未成名之前,就從事歐美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成名後仍沒有放棄這項工作,因而村上春樹的創作風格深受歐美文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