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568章 想不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68章 想不到 (1 / 5)

紫金賓館一號樓裡的多數人仍保持著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色彩,一番鼓舞過後,這些剛加入星空衛視,還未走上工作崗位的員工們內心充滿了激情和幹勁,看陶玉書如同領袖一般。

接著,陶玉書又安排眾人到地安門東邊的明珠海鮮搓了一頓大餐。

如今這時候海鮮在北方和內陸地區還是稀罕物,對於很多人的日常飲食來說並不常見。

明珠海鮮是港式風味,85年一開業便以熱情周到的服務、精緻的菜品和處處透露的香江氣息而聞名於燕京市民階層。

當然了,它更出名的是價碼高。

燕京城餐飲界有「三刀一斧」,明珠海鮮就是其中之一,以刀斧比喻,

吃頓飯如同在身上割肉,可見價格之昂貴。

員工們本來心裡就滿腔熱忱,飽餐了一頓,更對陶玉書死心塌地,恨不得立馬就飛赴香江,為陶董衝鋒陷陣、出生入死。

忙了小半個月,陶玉書帶看一群員工飛回了香江。

林朝陽則暫時留在了燕京,因為文協為《舌尖上的中國》舉辦的作品座談會定在了後天,也就是2月20日。

到了日子,林朝陽驅車來到農展館路南里10號,一見馬烽就抱怨起來。

「你們文協這個效率真是堪憂!」

他抱怨當然是嫌文協組織座談會的效率太慢。

「你以為我不想快點?那麼多人的工作得協調,你以為打個電話人就能來?」

馬烽對林朝陽的抱怨感到很不滿,多少人盼著讓我們文協給他辦座談會呢,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當然了,這話他也就心裡一下。

林朝陽現在可是中國文壇的頭牌,嗯,牌面。

座談會開始,林朝陽掃了一圈,全都是老熟人,馮穆、陳荒煤、王蒙、

孟偉哉、朱寨、陳湧、鮑昌.

除了這些文化界大腕之外,今天還有位在位的高官出席,宣傳部侍郎兼文化部代尚書的賀敬之。

「沒想到您今天也來了!」林朝陽跟賀敬之握手寒暄。

「你這部《舌尖上的中國》為我們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我能不來嗎?」賀敬之哈哈笑道。

「您客氣了,!《舌尖上的中國》在海外的受歡迎是天時地利人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你就別謙虛了。」賀敬之誇了一句,又問:「我聽說新長篇已經寫完了?」

是。不過這部是全英文寫作,可能要在美國那邊先出版,國內要晚一點。」

賀敬之臉上露出讚賞之色,「了不起!為我們中國文學界爭光了!」

他本人的立場是z派,但不妨礙他對林朝陽能在海外為中國文學揚名的欣賞。

寒暄幾句,各人落座,座談會正式開始。

這些年來林朝陽參加了不知道多少次這種座談會,今天的座談會除了規格高一點,在內容和形式上並無特別之處。

要非說特別的地方,大概要算大家的正面評價和讚譽了。

大概是因為《舌尖上的中國》取得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效果,今天參會的眾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高的出奇。

賀敬之這位還在位的高官出席,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對這部作品的肯定。

次日,《舌尖上的中國》座談會的訊息登上了《人民日報》。

在文章的最後,撰文記者這樣寫道: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從一開始,《舌尖上的中國》就不只是一部關於吃的文學作品。

看看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裡閃閃發亮,揭開蒸籠白花花、冒著蒸汽的饅頭,拉麵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味蕾中的故鄉,作品所展示的厚重感和獨特性令人動容。

透過美食這個視窗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

它並不是一味空洞的宣揚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美食背後的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這種深入靈魂的共鳴,也是《舌尖上的中國》能夠暢銷海外最重要的原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