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單期節目成本近100萬港元!
算完這筆賬,所有電視臺都麻了。
不是,香江電視行業現在到底是怎麼了?
《亞洲偶像》那種橫跨數個國家和地區搞海選的音樂節目投入大就算了,怎麼連個答題競賽節自投入也這麼大?
港元這麼不值錢了嗎?
照這麼個投入,《百萬富翁》一年五十期就是5000萬製作經費,可絲毫不比《亞洲偶像》燒啊!
這麼高的節目預算,得多少廣告費才能回本啊?
大家開電視臺都是為了賺錢的,你們星空衛視這麼玩,是不打算賺錢了嗎?
同行們的疑問其實也是星空衛視諸多員工們的疑惑,臺裡出了收視火爆的節目他們當然高興,但老闆燒錢的速度著實令人歎為觀止。
臺裡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他們真怕老闆燒錢燒的高興,一不小心把公司燒倒閉了。
同行和員工們的疑問其實不需要別人來解答,大家都是在電視行業食的人,星空衛視,或者說陶玉書這個老闆敢如此毫無顧忌的大手筆投入的心理不難猜測。
星空衛視與香江的諸多收費和免費電視臺有個本質的不同,它是香江第一家衛星電視臺,雖然眼下落地範圍僅有香江、灣島,但不代表以後永遠是這樣。
只要不斷嘗試,未來的落地範圍必然會越來越廣,到時候星空衛視就是開設10個、20個頻道也不是不可能。
但頻道多了,並不代表需要的節目就要對應的多。
相反,隨看電影片道和落地範圍的不斷擴大,星空衛視的節目可以不斷在各個電視臺之間輪播,無非是換個字幕或者配音而已。
如此一來,製作節自的成本將會被無限攤薄,對同行們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現在陶玉書要做的,就是要打造出精品節目,吸引觀眾和廣告商,為星空衛視接下來落地亞洲各國和地區鋪好路。
所以眼下星空衛視賺不賺錢根本不重要,只要把節目質量和產量堆起來,以後的星空衛視就是一顆搖錢樹。
陶玉書的陽謀在星空衛視連出爆款節目的前提下,幾乎無懈可擊。
小年前後,香江政商兩界悄然流傳起了一則訊息。
老人家南下了!
從1978年改開以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關於改開的批評和指責的思潮從未停過。過去幾年裡,輿論場上的社資之爭也一直是焦點。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那些負面的聲音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阻礙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思想屏障。
早在今年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的《元旦獻詞》中,一把手已經把主要闡述集中於經濟方面,涉及YS形態的話題只是輕輕掠過,許多嗅覺敏銳的人已經察覺出了風向的變化。
半個多月之後老人家的南方之行,也算是徹底坐實了上層的核心觀點。
商人們對於政策的變化是最敏感的,所謂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富可敵國靠的是政策。
因此香江商界鉅富紛紛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年前林朝陽和陶玉書夫妻倆連著收到了幾份富豪榜上人物的聚會邀請。
雖然林朝陽和陶玉書夫妻倆到香江以來一直很低調,但這夫妻倆在內地擁有深厚背景的事已經是香江上層社會公認的默契。
在這種時候找這夫妻倆交流交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上個月回燕京的時候,我倒是聽說了些訊息。
現在我們和美國正在就保護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版權和專利問題進行談判,不過效果似乎不太理想。
最近半年以來,雙方都給了對方施加了不少壓力,未來不排除毛衣戰的可能。
但我想這一定是小機率事件,雙方相向而行是大勢所趨,
我覺得現在更讓人期待的是,國內一直在努力爭取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
大家也應該清楚,以中國的人口規模和工業基礎,一旦真正的加入全球化自由貿易的大迴圈中,必然會爆發出一股巨大的經濟浪潮。
這條全球化的大船一旦踏上,就很難回頭。但我想,它對國內的利應該遠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