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文豪1978> 第517章 現金收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17章 現金收購 (4 / 6)

陶玉墨滿意的點點頭,剛轉身,就被晏晏拉住了衣角。

「小姨小姨,我要尿尿!」

陶玉墨長嘆了一口氣,我都當老闆了,為什麼還得看孩子?

離開了皇子大廈的林朝陽,驅車來到明報大廈。

他今天來是為跟明報出版社籤合同,《入師》的稿子已經交給了明報出版社,只等5月下旬《收穫》發表後,這部便會在香江上市。

他跟明報出版社是老關係了,見面跟董橋閒聊幾句,就簽好了合同。

「朝陽,你們家的新聞業務還有擴大規模的打算嗎?」董橋突然問了一嘴。

玉郎機構現在姓林,旗下有《天天日報》《清新週刊》《青春》等數家報刊,在香江報業不算是排頭兵,但也有些地位。

林朝陽略感意外,隨即想到了什麼,「能擴大規模當然最好,只是目前沒有太合適的機會。」

「要是現在有個機會呢?」董橋意味深長的說。

「什麼意思?」

「查先生有意退隱江湖了。」

林朝陽剛才心中已有猜測,從董橋口中聽到確切的答案,他心中忍不住盤算了起來。

《明報》創立至今整30年,早已從最初的單一報紙發展成為如今的報業集團,旗下有《明報》

《明報月刊》《明報週刊》《明報晚報》《華人夜報》等諸多報刊。

除此之外,還有明報出版社丶明窗出版社丶翠明假期旅行社等產業。

香江的報業歷來發達,這麼一座幾百萬人口的小城裡,僅僅是上市的報業公司就有5家。

包括了英皇集團控制的新系機構丶胡仙家族控制的文化傳信和星島報業丶馬氏家族控制的東方報業以及郭鶴年控制的《南華早報》。

但就資產規模而言,5家上市公司中也僅有市值超過30億港元的星島報業和東方報業敢說穩壓明報集團一頭。

香江一座幾百萬人口的城市為何可以容納如此多的報業公司?

原因就在於其影響力輻射東南亞,比如控制星島報業和文化傳信的胡仙家族,就起家於新加坡。

後世仍暢銷於東南亞,被國人旅遊當作伴手禮帶回的虎標萬金油便是他們家的產業。

星島報業控制的《星洲日報》《虎報》《匯總報》等報紙就屬於新加坡當地媒體。

明報集團多年以來一直未曾上市,但論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早已經是香江首屈一指的報業集團。

不管是林氏影業還是玉郎機構要吞下如此龐然大物都非易事,但林朝陽也知道,金庸年事已高,管理企業力有不逮,家中子弟又無一人對經營報業感興趣,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幫我跟查先生約個飯吧。」林朝陽思付片刻,然後對董橋說。

董橋無語道:「幫你約飯,那我不是自曝其短?」

金庸有退隱之意這件事,外界並不知曉,即便是在明報集團內部,也僅有幾個金庸的少數親信知道。

「你怕什麼,說不定以後我就是你新老闆了。」林朝陽打趣道。

「等你當了老闆再說。」

董橋嘴上這麼說,可還是替林朝陽傳了個話。

金庸的辦公室在明報大廈七樓,分為兩間,一間是書房,一間是會客室,四壁油漆,金碧輝煌他坐在雕花描金扶手椅上聽著董橋說完,面色沉靜,他為人不善言談,管理報社經常以字條代替說話。

「這麼說來,他們也對明報感興趣?」

「林氏和玉郎機構明面上是林太經營,但林生出力甚多,他們夫妻是有大格局的生意人,知道您要退休,他們肯定不會錯過的。」

金庸要退休,第一要務並非是公司能賣多少錢,而是要為他自己辛苦打拼了一輩子的事業找個好的接班人。

明報集團至今未上市,一直為香江報業巨頭們所,早在68年便有《南華早報》欲與《明報》換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