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協會的雙旦聚會,不太好推。」
陶玉書現在是婦女協會的會員,出席參加活動是應有之義,她無奈說道:『
知道了。」
車子抵達半島酒店餐廳,陶玉書上樓來到feli餐廳。
施南生與徐克夫妻二人已經等在了這裡,打了聲招呼,陶玉書笑著說:「不好意思,我遲到了。」
「是我們早到了,現在距離六點半還有十分鐘呢。」
施南生與陶玉書談笑風生,一旁的徐克顯得有些侷促。
經過近兩個月的思想掙扎,他們夫妻二人最後還是決定了加入林氏影業的陣營。
而促成夫妻倆下定決心的,正是這次聖誕檔三家影片的表現。
新藝城的《義膽紅唇》最早上映,也是最早現原形的。
作為一部跟風《英雄本色》的片子,幾乎找不出任何優點,哪怕有周潤髮丶
狄龍這兩張王牌在手,首日票房也僅有116萬。
上映一週,進帳627萬票房,看樣子很難突破1500萬。
這麼點票房,分帳可能連演員片酬都賺不回來,周潤發和狄龍的片酬可不便宜,只能外埠收益回血了。
嘉禾的《殭屍叔叔》質量不錯,上映後口碑不俗,奈何主演午馬票房號召力不行,表現比《義膽紅唇》強了兩分,但在《雞同鴨講》上映後很快便被鎮壓。
《雞同鴨講》上映首日單日票房突破200萬元,之後連續四天表現都很穩健,
預估首周票房至少1200萬港元,毫無爭議的橫掃了聖誕檔這個重要檔期。
香江三大電影公司新片在聖誕檔的上映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三家現在的發展勢頭和模式。
新藝城內鬥嚴重,幾個老闆只想圈錢,爛片頻出,當年的「新藝城出品,必屬精品」早已成了笑話。
洪金寶自《富貴列車》《東方禿鷹》失利後,彷彿失去了當日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嘉禾現在是程龍一家獨大,但程龍一年頂多拍兩部電影,如何能支撐得起這麼大一家電影公司?
兩家競爭對手固步自封,反襯出了林氏如今的勇猛精進。
陶玉書兩年多以來堅持的撒錢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旗下精兵猛將如雲。
不算那些在重要檔期橫行的熱片,哪怕是不那麼熱門的檔期,林氏的影片也經常性的制霸各大影院。
1988年眼看著就要過完了,電影市場總票房基本定格。
今年香江本埠電影票房突破10億港元,比87年增長了三十多個百分點,扣除15%的票價增長,也有超過15%的增長。
對於從業者來說,這當然是可喜可賀的。
但對於許多業內老闆來說,這種情況卻是喜憂參半。
因為走到年尾大家驚奇的發現,這一年當中林氏影業出品的影片竟然佔據了本埠票房前20中的9部,票房佔比更是高達45%。
半壁江山!
這是鼎盛時期的嘉禾和新藝城也未曾做到的事。
再往上數二十年,大概也只有全盛時期的邵氏可以與林氏一較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