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回來之後李士非卻信心百倍的宣稱,他已經約到了林朝陽的稿子,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林朝陽在青年一代作家中的名聲自然不用說,更何況他還剛得了茅盾文學獎,編輯部同事們聽到這個訊息心中歡喜。
據文壇傳言,林朝陽的作品是出了名的不好約。
佐證之一就是,他的作品幾乎都是給了國內幾家頂尖的文學雜誌,從未流到過地方文學雜誌上。
李士非將林朝陽正在寫的作品誇成了一朵花,同事們自然滿心期待。
剛進臘月,也就是李士非回到廣州半個月的時候,林朝陽的作品寄到了編輯部。
當天正好李士非出門辦事,眾編輯為了爭奪先睹為快的機會互不相讓,最後不得不講稿子分成了幾份,形成“流水”審稿,回到編輯部的李士非看到這種情況哭笑不得。
按照正常情況,稿子要經歷三審,分別是初審、複審和終審,可林朝陽這份稿子到了編輯部卻變成了“眾審”。
見大家熱情如此高漲,李士非也不好掃了大家的興,只是叮囑儘管看,別耽誤了後續校對、排版。
過了四天,李士非抽了個時間看完了在燕京沒看到的故事結尾,將編輯部內幾個已經看完了稿子的編輯叫到了一起。
他詢問大家對於稿子的質量有沒有什麼疑義,對這部有什麼看法。
眾人異口同聲,交口稱讚。
見眾人如此反應,李士非心中高興,又問有沒有不同意發表的同志,眾人齊齊搖頭。
要是這樣的稿子都達不到發表標準,眾人都不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才能配得上《花城》了。
確定了發表,那就得為這部作品的發表騰出版面來了。
《花城》是綜合性文學期刊,以發表中篇為主,兼發其他文體的優秀之作。
雜誌定價1元,開本32開,每期總字數均在30萬字以上。
林朝陽這部全文25萬2千字,是實打實的長篇作品如果一期發完,並不是問題,但勢必要影響其他既定發表的作品。
李士非心裡是想一期發完的,這樣對於讀者的整體閱讀感受是有好處的,而且也算是對作者林朝陽的一種禮遇。
他說完自己的想法,立刻贏得了同事們的贊同。
大家的贊同不僅是因為李士非在編輯部的威望,同時也是對於這部的認可。
編輯部的林賢治原本是陽江鄉下的赤腳醫生,李士非發現他文章寫的不錯,就把他調到了編輯部。
他情緒激動的說道:“像這樣的好作品就應該受到這樣的禮遇,我相信它發表以後一定會在讀者當中引發相當大的反響。”
李士非微微點頭,“反響大是一定的,林朝陽的作品向來受歡迎。”
有人又問,“老李,你聽沒聽說過那個傳言?”
李士非面帶疑惑,“什麼傳言?”
“有人說只要是發表林朝陽的,雜誌的當期銷量就沒有低於100萬份的。”
那人說完這句話,立刻引來了其他人的議論。
“這話我也聽說過。不過也當不得真,我記得林朝陽在《滬上文學》上還化名發表過,《滬上文學》的銷量從來也沒聽說過破百萬份啊!”
“但大多數還是破百萬份的吧?”
“這個……倒是真的。”
李士非聽著眾人的議論擺了擺手,說道:“是否破百萬份,不光有作品的原因,跟雜誌本身的影響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大家不要迷信這種事,對於我們雜誌而言,發掘和向讀者們推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