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個人而言,《賴子的夏天》這部作品是深深地打動了我的。
作者在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一段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子關係,既有趣味性,又包含了對於人生和成長的感悟。
更難得的是他很好的相容了意識流文學的風格,將‘夏天’這個概念融匯於一種略帶迷幻的感覺當中,成功的將的整體氛圍渲染成強烈的童話色彩。
讓人在閱讀完之後,仍久久難以走出那段如真似幻的美好時光。”
看完了信,姚淑芝心情愉悅,她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誇獎作者和作品的來信,可以收穫滿滿的正能量,同時還不需要回信,省心省力。
再拆開一封信,這次是來自山東師範學院的大學生。
“……我讀的是中文專業,但對於意識流文學向來是敬謝不敏的。在我看來,這個流派的作品晦澀難懂,故作高深,實則狗屁不通。
但在《賴子的夏天》這部中,我看到了獨屬於意識流文學的魅力。
作者以極具個人風格的文字掩蓋,或者說是平衡了意識流文學與普通讀者之間巨大的鴻溝,讓這個看起來高高在上的文學流派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同時我想說的是,裡的賴子和小軍艱難的在生活中尋找希望、傳遞善意,讓這部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學流派和型別的概念。
《賴子的夏天》是一場愛、勇氣與成長的深度對話,它超越了一般的意識流作品所能涵蓋的意義,我覺得更應該把他歸為兒童文學的大範疇當中,這是一部非常富有社會關懷和人文深度的作品。
我相信它必定會在當代文學史上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長久的流傳下去。
盼早日出版!”
連續拆了十多封信,姚淑芝心情愉悅,眼看著快到下班時間了,他將信件都整理好,看向了正在審稿的祝昌盛。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老祝,我拆這些讀者來信,裡面有大半都提出了希望《賴子的夏天》能早日出版的要求。咱們是不是也得抓緊點時間啊?”
祝昌盛聞言抬起頭,“這才一個月呢,太早了。你別看這些來信的讀者催的緊,但的影響力不是一半個月就能鋪開的,如果出版的太早,銷量不見得會好看。”
祝昌盛是老編輯,在圖書出版方面的經驗要比姚淑芝豐富的多。
他是林朝陽的責編,《賴子的夏天》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他也與有榮焉。但現在說出版的事,言之過早。
“出版的事不著急,我覺得座談會可以先開起來。”祝昌盛又說道。
這會兒臨近下班,大家都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參與進了祝昌盛和姚淑芝的話題。
最近這些天,《當代》編輯部內的氣氛充滿了歡樂。
這與刊物的銷量暴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一份剛剛誕生還不到一年的文學雜誌,眼看著就要摸到單期三十萬份的銷量,這無疑是值得所有人驕傲的,同時也彰顯了編輯部眾人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績。
不過大家高興歸高興,也知道這一期《當代》能夠取得如此爆發性增長的根本是什麼。
“老祝,你可一定要看住了林朝陽啊!我可聽說,現在《人民文學》《十月》盯他盯的都很緊。
他最早可是在《燕京文藝》發表作品的,你看看現在怎麼樣,連著好幾次《燕京文藝》都沒拿到他的了。
他現在啊,就是塊唐僧肉!”
編輯部的老編輯柳蔭對祝昌盛叮囑道。
從三月份全國優秀短篇獎以來,林朝陽在國內文學界受到的關注一直不低。
前些天《天下第一樓》在首都劇場公演,一夜之間名動京城,更是讓林朝陽這個編劇在燕京文藝界紅遍了半邊天。
祝昌盛也知道林朝陽現在的受關注程度,他輕嘆了一口氣,“這樣的作家,哪個刊物不想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