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義說話的時候,神色複雜。
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刊載《高山下的花環》的第八期《人民文學》已經加印了第三次了,印量達到了驚人的120萬份,創下了《人民文學》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
據新華書店發行所同志的反饋,這一期雜誌的銷量從爆發之後就一路走高,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趨勢。
他們大膽預測,哪怕是120萬份,也依舊不是這一期《人民文學》的終點。
想到這裡,崔道義不敢相信的搖了搖頭。
《人民文學》這回可真是撿到寶了!
下了班,崔道義和王扶騎著腳踏車,車筐和後座綁的都是一包包的讀者來信,找到了燕大圖書館。
這會兒林朝陽已經下班了,兩人又打聽到了朗潤湖公寓。
“老先生,您好。請問一下,林朝陽同志是不是住在這裡?”
崔道義第一次來,有些叫不準地址,攔住了樓下遛彎兒的老頭兒。
“是啊,你們找他有事啊?”吳祖緗問道。
崔道義笑著解釋道:“我們是《人民文學》的編輯,過來給他送讀者來信的。”
吳祖緗的眼神朝兩人推著的腳踏車上瞄了一眼,讀者來信?好傢伙,這得多少信?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啊!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崔道義兩人上了樓,敲響了房門。
開門的是陶玉墨,此時她粉面含煞,語氣清冷,“請問你們找誰?”
“你好,我們是《人民文學》的編輯,找林朝陽同志。”
聽著兩人的自我介紹,陶玉墨臉上的清冷褪去,露出熱情的笑容。
“請進,快請進!”她禮讓二人進門,朝屋裡喊道:“姐夫,《人民文學》的編輯來找你了。”
“老崔,你們怎麼來了?”
林朝陽看到崔、王二人,有些意外。
“來給伱送讀者來信啊,太多了,編輯部沒地方放了。”崔道義解釋了一句。
這時林朝陽才注意到放在門口的包裹,驚訝的問道:“這些都是信?”
“是啊,還只是一部分。現在是每天一包,我們根本拆不過來,所以就送你這了。”
林朝陽露出為難之色,“家裡也沒地方啊,你們……”
他的話剛說到一半,就被陶玉書打斷,“怎麼就沒地方了,家裡那麼多空著的地方。”
陶玉墨也附和道:“就是啊,希文、希武那間房空的地方多了,放點信算什麼。”
林朝陽瞟了小姨子一眼,合理懷疑她是在打擊報復。
在崔道義和王扶二人到來之前,樂不思蜀的燕大新生陶玉墨同學終於想起了在朗潤湖公寓還有個家。
本來半個月不見,回到家裡應該是高高興興的,可陶玉墨一進家門就遭到了一記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