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該報不了仇。」一時間,穆淮的笑裡流露出諸多情緒,「我竟不如你想的通徹。」
初時他只懂讀書,把報仇的希望寄託於當時的皇帝,以為以皇帝對父親的看重,一定會為慘死的父母主持公道,但最終皇帝只以南楚王識人不清為由,罰了南楚王三年俸祿,元兇仍是判為渚州知府汪才延。
他後來看清了,到處奔波為父母申冤的自己,卻成了他人的博弈的棋子。
皇帝早知南楚王有不臣之心,但南楚王手上有老皇帝留下的保命詔書,皇帝投鼠忌器。
老皇帝原本屬意的接任者是南楚王,只是因為南楚王年齡太小沒辦法傳位給他,退而求其次傳給了皇帝。
南楚王是皇帝心頭的一根刺。
南楚王對父親下手,是因為父親拿到了南楚王想篡位的證據。
想篡位得有錢,南楚王幹起了各種朝廷禁止的買賣,比如私鹽、糧食等,汪才延是跟南楚王一條線上的螞蚱。
皇帝則以父親一行被滅口的事,以及其他的一些證據,逼南楚王把四處伸的手縮回封地。
而他,被利用完,皇帝給他的安撫是要他尚公主。
本朝駙馬不得進入朝堂。
皇帝的意思是很明瞭,讓他放棄報仇,老老實實地享一輩子榮華富貴。
他做不到。
他把寶壓到了三皇子身上。
不惜捨棄了做人的尊嚴,淨身做了太監。
他為三皇子殫精竭慮,謀算了數年,把三皇子推上了皇位。
三皇子成了皇帝后,給了他權勢,他設法殺了不少雀花樓的殺手,斷了南楚王的臂膀。
但又把他限制在了京城。
新皇帝跟先皇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只是想讓他當一把刀,沒真想為他報仇。
新皇推說邊境不穩,如果派兵去拿南楚王,會引起內亂,到時內憂外患,將動盪國體。
又說是先皇御定的案子,他不能推翻。
只是在搪塞他。
事實上是南楚王已成不了氣候,留著能彰顯皇帝的大度。
也是讓他記住,他只是個臣子,不要妄想替皇帝做決定。
妉華說了句公道話,「當局者迷。」穆淮從小接受的是忠君思想,哪怕他對皇帝有諸多怨氣,也只是寄希望於下一個皇帝。
「權勢容易迷人眼,我亦深陷其中。」穆淮想不起是從什麼時候起,做好一個督公排在了前面,報仇放在了其次。
……
次日,督公府的護衛發現穆淮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