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麾下,受還是領導的、打匈奴人最積極最賣命的匈奴精銳。
這些字眼組合在一起,真的很難不讓人心潮澎湃。
劉榮知道——這種以胡治胡、以胡攻胡的神奇手段,尋常人很難模仿。
至少很難有人像冠軍侯那般,先把某個匈奴部族暴走一頓,然後三兩句話,就把他們策反成比漢軍將士都還忠於漢室、打起仗來——打起匈奴人來,比漢軍將士都還要拼命的頂級狗腿子。
但劉榮清楚的知道:歷史上,混邪部於河西跳反,並將休屠部當成了內附投名狀——這件事的整個經過,都和冠軍侯沒有半點關係。
這就意味著,類似混邪休屠二部這種‘策反一個打一個’的模式,是有可能複製的。
至於原因,也非常充分。
——草原上的生活,真的很苦;
——草原上的匈奴人,真的很窮。
倒不是說,劉榮打算用錢砸,把草原上這些沒見過世面、見錢眼開的匈奴土包子給砸暈,直接用錢將其收買。
而是他們的困苦、貧瘠,意味著他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而期望又相對低了許多。
就說如今漢室,絕大多數百姓農戶對‘好日子’的憧憬,是秋後豐收,同時糧價又不暴跌;
種出來的糧食夠全家人吃,隔三差五——至少個把月沾葷腥。
對於後世人而言,這或許算不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若是看看在這個時代,生活在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麼樣,就不難發現:如今漢室的百姓農戶,真的已經很幸福了。
——不死於非命。
這是九成九以上的遊牧民族,所向往的‘美好未來生活’中,唯一一條標準。
不死於非命。
不被餓死,不被凍死;
不被別人欺負死,不被強盜屠戮死。
不被屎憋死、毒死;
不因缺少微量元素攝入,而突然暴斃慘死;
不因吃了變質腐肉而病死,不因喝了汙染水源而毒死。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遊牧民族,所向往的‘美好的未來生活’。
他們願意死在馬背上;
也願意死在狩獵,又或是為本部生存,而與其他部族進行的戰爭之中。
此外,在三十多歲的‘暮年’,被部族溫柔的驅逐,自生自滅,並最終葬身於野獸、食腐動物腹中,也同樣是遊牧民族願意接受的死亡方式。
——他們認為,戰死、老死,都是最理想的死亡方式。
如果能死於這兩種方式,而非其他奇奇怪怪,又多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死法,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就已經是體面、安詳的,甚至堪稱‘壽終正寢’的死亡方式了。
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導致遊牧民族,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標準如此之低,連做夢都不敢夢吃飽、穿暖的原因,便是草原上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
氣候不必贅述——位於整個華夏版圖正北方向的大草原,氣候自然比漢家更寒冷、冬季比漢家更長。
在漢室北方邊境,尚且被稱之為‘苦寒之地’的前提下,地理位置更靠北的大草原,自更是氣候惡劣的不易生存之地了。
誠然,氣候的寒冷對遊牧文明的影響,沒有對農耕文明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