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啊~”
“但凡讀書人多些——但凡天下不愁沒人做官,怕是朕都能喊出那句:愛幹不幹!”
“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真有那麼一天,朕還用聽這些蠢貨聒噪?”
未央宮,宣室殿。
得知宮外物議沸騰,尤其是外朝百官公卿、功侯貴戚,都因自己的頻繁舉措而感到不滿,劉榮苦笑之餘,也難得發起了牢騷。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劉榮都不用去細琢磨——用膝蓋都能想出原因。
左右不過‘官僚壟斷’四個大字,讓某些蠢貨,生出了‘天下沒我不行、漢家沒我不行’‘天下離不開我們這些做官的、陛下更離不開我們這些做官’的錯覺。
劉榮清楚地記得,在前世,曾有過這樣一個討論。
——國家鐵飯碗考試,為什麼要每年都進行?
官僚系統明明已經飽和,甚至人滿為患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吸納人才?
在這個討論底下,有獨善其身者說:如果因為人滿為患就不考試、不招人了,那我怎麼辦?
不能因為前人佔了坑,就不讓後人拉屎了吧?
也有蠻夷走狗恨國黨們,扯什麼‘八股治世’‘圈固人才’之類的謬論。
此外,還有一種非常小眾的說法,劉榮前世沒怎麼在意,也不怎麼認同;
直到此番,親身感受到官僚群體的傲慢、不可一世,劉榮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那個觀點,恐怕正是最完美的解答。
——流動性!
國家機器,之所以要源源不斷的吸收新鮮血液,恰恰是為了保持內部流動性,以免行政體系變成一潭死水。
比如某個幹部,因為升職機會沒把握住而卸了心氣,決定就此擺爛到退休;
甚至是在此同時,還抱著‘排資論輩’‘輪都能早晚輪到我升職’之類的消極想法。
這種時候,如果官僚系統真的是量入而出,也就是維持固定人數、少一個才再新招一個,那最終結果,很可能會讓這個政棍遂心如意。
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卻會保證整個系統的流動性,併為整個系統,都提供從上而下的良性競爭壓力。
論資排輩?
長得醜,想得美!
——但凡你敢真躺平,那有的是年輕人彎道超車,五年前叫你領導,五年後叫你小王!
說的更通俗易懂一些,就是那句後世人耳熟能詳的: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在後世——在文明程序、政權結構都先進不知道多少的後世尚且如此,自更別提如今漢室,這麼個落後的封建時代了。
事實上,論資排輩、一個蘿蔔一個坑這種情況,恰恰是在封建時代達到頂峰。
好比如今漢室,丞相不退休,御史大夫就永遠都是御史大夫——到死都是。
什麼時候丞相老死了,又或是惹了禍被罷了相,‘坑’空出來了,才輪得到御史大夫去佔;
等御史大夫去佔丞相的坑了,內史才能遞補御史大夫的坑,其他九卿當中的佼佼者,才能搶一搶內史的坑。
類似的情況,在封建時代極其常見。
——一個大官兒升了,緊接著就是一連串兒的遞補。
郡守升去長安,郡尉升郡守、郡丞升郡守,都郵升郡丞;